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2-10-12 06:21:30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摘要: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市场需求,以市场岗位所需实践能力“拉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并以九江学院为例,探讨了这种新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实践能力;拉动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领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人才既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应用型高等院校在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指导下,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地域因素、办学定位等,先确立了实践教学体系,然后建设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该模式如图1所示。1999年以后,由于各高校的过快扩招学生,教学仪器设备普遍严重短缺,导致有部分院校干脆有什么教学平台,就确立相应实践教学体系,推出相应的实践能力内涵体系。经过2003~2008连续6年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调查,发现由于计算机知识体系的不断革新,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下培养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比社会所需慢一个节奏。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拉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并以九江学院为例,介绍该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图1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图2 “拉动”式实践教学模式

2实践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2003~2008年连续6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所需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调查,用人单位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具体的情况。首先,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其次,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呈金字塔型。高级、中级、初级所占比重呈橄榄型。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最后,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和数据库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大部分人力资源主管和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等条件。

作者简介:谢清(1979-),男(汉),陕西榆林人,硕士,讲师。邓长寿(1972-),男(汉),安徽肥西人,博士,副教授,九江学院信息学院副院长。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九江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定位于教学型综合大学,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针对就业岗位所需计算机人才能力,结合我校

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参考国内其他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005年起设计了一套根据岗位所需实践应用能力拉动实践教学的模块化、多层次、阶段性及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软件技术系列课程,硬件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软、硬件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如图3、图4所示。

图3软件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图

图4硬件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图

3.1软件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

软件技术系列核心必修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核心课程,系列课程共31学分、478学时,实验课时120,集中实训16.5周,具体见表1。

3.2硬件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

硬件技术系列核心必修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等核心课程,系列课程共2分、412学时,实验课时134,集中实训16周,具体见表2。

表1软件技术系列核心必修课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数 总学时 理论学时 课内实验学时 集中实训

C程序设计 5 102 68 34 1周

数据结构 4 84 50 34 1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68 50 18 2周

数据库原理 3 52 52 0 1.5周

软件工程 3 52 36 16 1周

操作系统 3 52 52 0 1周

计算机网络 4 68 50 18

数据库综合设计实训 3 4周

软件综合设计与实现 3 5周

表2硬件技术系列核心必修课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数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课内实验学时 集中实训

电路原理 3 52 36 16

模拟电子技术 3 68 50 18 1周

数字逻辑 3 52 36 36 1周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 52 36 16 1周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68 50 18

微机原理与接口 3 52 40 12 2周

嵌入式系统 4 68 50 18 2周

电路综合设计实训 3 4周

硬件综合设计与实现 3 5周

课内实验主要是针对课程中某一知识点,通过实验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类型有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特别是集中实训要体现所学知识综合应用,题目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题目设计应尽可能要用到相关选修课的知识,把后续选修课提前引入,对学生选修课程提前引导)。“数据库综合设计实训”、“电路综合设计实训”采用“课题组”形式,模拟软、硬件公司运作模式,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研究分析、设计完成大型的设计题目。“软件综合设计与实现”、“硬件综合设计与实现”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公司把自己的实际项目分为多个子项目,以小组形式分给各组学生,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然后验收考核。校企合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软件方向与上海杰普合作,硬件方向与中信通讯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合作。

除了上述核心必修课外,第6、7学期还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软件建模”、“Web数据库技术”、“软件测试技术”、“PCB电路板制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就业方向自己选择,然后教师集中辅导,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实践和相互讨论的形式进行。

4实践环境(平台)优化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体系是灵魂,平台是实体,没有实体的灵魂就像一个人有健康的思想但没有健康的体魄一样,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实践教学体系也如此。为了保障上述学生实践能力的质量、实践教学内涵体系的运转,我们对实验室、合作企业选择、实验教师队伍进行了优化建设。

4.1实验室建设

自2005年以来,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校对我院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总的来说,地方高校“资金短缺”的共性还是一个很大难题,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我们特申请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先后共获250万元资助。4年来总投资530余万元,先后优化、建设了“软件工程实验室”、“信息化仿真实验室”、“大型数据库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硬件开发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4.2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满足改革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要求,对实验教师队伍做了如下优化建设:

(1) 对现有实验教师队伍进行量化考核,促使其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2) 拿出专项经费,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3) 利用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上课。

5结束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探讨了“拉动”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这种实践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当然,该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对院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需要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队伍支持以及更灵活的实践教学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朔鹰,李志强,李仲君. 软件工程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S1):85-88.

[3] 程全洲,王兴.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5(7):49-50.

[4] 王浩,胡学军,侯整风,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7(11):73-76.

[5] 宋凤莲,刘梅清,巫世晶. 多层次开放式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93-95.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改... 下一篇:将EDA技术引入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