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2 04:56:08

高校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是国家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安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进行村级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改革与完善的重要机遇。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村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创建科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和村官培养方案;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指导工作三个方面就大学生村官的供给进行了论述。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training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er arranged by the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it is the important opportunity of Executive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mainly determin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er and establishes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science Executive Management specialty at village level and discusses how to do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er well.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大学生就业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cultivation mechanism;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F27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85-02

0 引言

大学生村官,即各级党委、政府通过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二0 0五年六月,中办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以正式文件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国家计划项目,力争三到五年内实现一村至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之后,中组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发展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管理、健康成长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要制定和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妥善安排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大学生村干部年纪轻,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宽,思想活跃,对他们的培养要遵循成长规律,有长远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把握循序渐进与迅速进步的关系。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村主要干部用人心急,希望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后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查问卷中,有不少村党组织书记担心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发挥作用。显然,这种心态是不符合大学生村干部培养规律的。当然,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提高效率,把握好循序渐进和加速培养的“度”。

1 大学生村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管理干部,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其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②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③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④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⑤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⑥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2 创建科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和村官培养方案

时下,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并无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如从培养农村需要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考虑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大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村官人才。

2.1 设立科学的村级行政管理专业 高校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当前除了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外,还应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考虑将人文、心理、艺术等课程融入到各个专业体系中,这能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农村的实际需要,可以尝试开设村官专业,如“农村组织管理”、“农村政策法规研究”、“农村风俗文化”、“农村社会事务工作”、“农村事业管理” “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涉农技术专业等课程,增加面向基层定向招生的比例,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招收一定人数,这样的培养更具有专业性。

2.2 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的安排设置 调整和改革高校的课程安排,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要注重各种与农村相关的管理类专业课程,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目前大学生村官所涉及的专业涵盖了理工、农林、文法、医学、师范等各个院校的学生,差异性较大,如果不将他们的专业知识与农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农村实际情况融合到一起,他们的知识就会成为不被村民接受的空泛理论,其专业特长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规划或培养融入全校素质拓展课或选修课中。高校可划拨一定资金鼓励部分专业教师去农村实地考察,积累相关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充足的条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就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

2.3 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也要创新,高校可在部分院系三年级学生中选择有意向做村官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村官”管理模式或专门成立“村官班”,对他们集中训练,组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农村的现状、相关政策、农民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学习、讨论和交流,对实际情况做深入调研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并计入相应的学分,提高参加大学生村官选拔的质量,还要对其定期作心理辅导,使他们摆脱不利因素的困扰。

2.4 开展大量的农村实践活动 学校职能部门应利用暑假、寒假或周末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组织实践队伍下乡、通过建立农村实习基地和暑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农村社会事务,让大学生未出校门就能够感受农村基层工作的具体情况,加深其对农民和基层组织的感情,锻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大学生了解农村并为将来服务农村搭建桥梁,增强他们对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责任感。社会实践后,通过高校与农村的衔接,组织学生应撰写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为保证大学生能够长期服务于农村,也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建立“农村挂职见习小组”或“农村见习村主任”制度等,使学生把书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处理,提升大学生服务农村的能力。

2.5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而设置的村级行政管理专业,必须把重点放在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增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 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指导工作

3.1 促成学生角色转换 在浓郁的村官文化氛围中,大学生可以逐渐完成角色转型,改变学生气十足、缺乏社会责任等缺点和不足,真正从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适应农村的环境。高校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大学生服务农村的工作积极性,为大学生村官的长效和稳定奠定基础。

3.2 解读好国家的相关政策 高校应着眼国家有关落实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教育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基层组织锻炼,使其将掌握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用于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上来,将新知识、新思想、新办法应用于农村,带动农民实现科学致富、科技兴农,用激情和实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3.3 转变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 毕业生择业教育环节也要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进农村,增强自主创业的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宣传时,应鼓励大学生把眼光投向农村,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求在农村有所成就。

3.4 实施模拟选聘,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推荐与就业工作 为便于学生了解当前农村的需要和工作的前景,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高校也可以在模拟选聘活动中对学生各个环节的表现全程辅导,让他们熟悉和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现状和“村官”工作的内容,掌握他们模拟选聘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还可以建立大学生村官现实或网络交流平台,模拟选聘上岗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一次交流或培训大会,分享成就与不足,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能力。

总之,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我国高校村级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难得机遇。对过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为我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6).

[2]刘春梅.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8,(6).

[3]张清国.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1中).

[4]侯金超.大学生 “村官” 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生研究,2010,(5).

上一篇:浅析模具设计中Pro/E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服装专卖店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