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采矿的“流水线”

时间:2022-10-12 04:39:38

教育,就是采矿的“流水线”

朱熹说:“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他提出了教育的人才观――人人是才,是不同的才。现代西方教育界也一再劝勉人们,务必让每一个学生、每个人在“适应性领域”发展,既不要片面强求,也不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座矿藏,教育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去挖掘,就是积极帮助每个人去展示自身的不同价值。然而,现行的一些教育,让孩子们都只为完成一个统一的梦想、一个统一的目标而苦苦地挣扎着,有的是一个极端的理想化的目标――使每个孩子成为一个完人――清华、北大高材生或者是大学生。其实,现实生活中没有“完人”,只有专门的人才,只有一些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有时我们戏称他们为“怪才”,如扬州四怪。我的高中同学中,有2个人的成绩是班上最差的,但是,他们好交往、开朗大方,毕业后没有能够读大学,但是,他们现在却是千万富翁。他们在经商这个方面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成功了。而一些考取大学的同学,有的下岗,有的在单位里默默无闻,由原来班级里的“拔尖”人才成为一般的人才。

现实生活提醒我们,社会大环境必须协调好“社会本位”与“人本位”这两个教育思想观点。传统教育比较强调社会本位的思想,即强调社会需要,按同一个模子培养和塑造人,这就难免形成应试教育的状况,同时,这也是不符合社会实际的,毕竟优秀拔尖的人才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优秀人才。整齐划一的人才要求,只会是走了一个教育的死胡同。而“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发展――也就是使每个人成为力所能及的有用之才――社会的合格人才,而不是全才,不拔尖之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以其不同的特长而生存着,为社会作自己的贡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使其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拔尖的优秀科技人才,也需要培养不同岗位上不同层次的合格人才,也就是需要有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使每个社会成员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而不是糟蹋、浪费人才――如让当文官的料去当武将、去冲锋上阵等。让张海迪去专攻体育,她是不能够成为世界体育冠军的,但她却可以在文学方面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自己成为文学上的“瓦拉赫”,为人们的精神而呐喊和鼓掌,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生产流水线,其中有的是煤矿、金矿、银矿的生产流水线,需要有不同的标准和设备来为社会、为人类开采“矿藏”――各条战线的“瓦拉赫”。

(摘自《教育,诗意地栖居》)

上一篇:西方功利主义对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应用本科院校英语演讲模仿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