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七法

时间:2022-10-12 04:31:54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七法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如何实施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疑巧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有效教学就是要开启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智慧,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样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就成了教师教学设计上的重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不妨从教材入手,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问题坡度从而使学生激起探究的欲望,积极去思考。例如加几滴酚酞的KOH的溶液中加入几滴浓硝酸,溶液最终无色,为何如此?

问题提出:(1)KOH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成为中性或者酸性,酚酞变无色;(2)浓硝酸有强氧化性漂白酚酞而溶液退色。问题探究:往K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稀硫酸溶液,直到溶液退色,后再滴几滴KOH溶液,发现溶液又呈红色。在K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浓硝酸并振荡试管,直到溶液退色,而后再滴几滴KOH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又变红。

问题解决: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可以导致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浓硝酸使滴加了酚酞的KOH溶液褪色,是由于浓硝酸有强氧化性导致的漂白作用。

这样的设疑巧问使学生为解决其他问题做好的示范,受到了启迪。其他问题迎刃而解,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与其他任何教学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整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三、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四、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而轻视实验的偏向,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六、重视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1.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依托。很好地利用化学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直观形象地形成概念。

化学绪言中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就是很好的例子。演示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2.强调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而且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K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又有另一种阳离子K+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育应该直接为社会服务。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它们的联系,有的放矢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要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一些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或可望而不可即的、甚至有悖于我们认识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的魅力。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激发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化学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