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学改革与提升教师素质同行

时间:2022-10-12 03:27:48

推进教学改革与提升教师素质同行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06-02

因教育调研的需要,自2010年以来笔者参加了广西基础教育“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EEPO)教学改革试点的培训与监测工作。EEPO具有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容易被中小学一线教师接受等特点,目前正在广西12个市区、县进行试点。它强调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效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系统工程,它由五大操作模块组成,分别是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备课方式及管理方式。笔者通过多次课堂教学观摩,领会了EEPO的操作要素和流程,感受了对其进行实践探索的效果,同时也引发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教学改革与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便是其中一个问题。下面结合EEPO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改革前期:教师素质的引领作用

一线教师永远是教学改革的先锋与主力。记得去年到某县去测评其有效教育前期推进情况时,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处在一种不理解、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一些老师尝试把某个现有的EEPO课型方式搬进自己的课堂,于是教室里桌椅的摆放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出现了诸如约定、板卡、小组合作、要素组合等新形态,但对于听课者而言,更多地感觉到这是一种生搬硬套,只有EEPO的“形态”,而没有它的 “神态”。通过与一线教师交流,我们发现教师素质在教学改革初期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体现在对教学改革理念的领悟与践行的能动性上,要求教师热爱教育工作,有勇气接受新的挑战。在改革实践中,不难发现,那些主动、有热情、积极肯干的老师,首先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面对未知的新事物,这些老师与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具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与热情。缺失了这一份热情,任何一项具体的教学改革都只是一种强制性的任务,使教师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其教学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生硬模仿。在新形势下,许多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通过思考、探索与尝试,逐步理解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将教学改革往前推进。正是他们的行动,帮助了更多的人看清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与目的等。所以,教学改革初期,教师素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荣耀感与认同感对引领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改革中期:教师素质的瓶颈地位

教学改革的推进中,总有一段让一线教师痛苦的改革中期,期间甚至有一些教师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参与改革的教师队伍分成了两个群体:一小部分优秀教师逐渐理解和掌握了教学改革的精髓,但是大部分教师仍然处在艰难前行的状态。所以面对每一次课例公开展示,我们都要问:课中表现出的所有这些“优秀”是面向绝大多数人的“优秀”还是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的“优秀”?如果这些“优秀”仍然只属于那些在课改之前就已经优秀的教师,这是否意味着教学改革的效果没有显著地提升?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那些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教学技能娴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特点、授课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对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模式进行灵活的渗透与运用,在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在一次EEPO考察交流活动中,山东泰安南关中学通过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数学课、生物课等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围绕“真、善、美”这一主题成功地对学生进行思维与学习方式的扩展训练,使观课人员啧啧称赞山东教师素质之高。试想,如果政治课教师缺乏对日常生活真、善、美的关注;历史教师不进行某段历史的背景研读;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数学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数学思维之美;生物教师忽视生物的多样性成就了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教学改革所要求的对学生进行的思维与学习方式的扩展训练能深入开展吗?从追求EEPO的“形似”过渡到“神似”的教学改革中期阶段,教师素质显然已成为制约改革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教师在改革实践中没有意识到教师素质这个瓶颈地位,或者虽然意识到但仍疏于付诸实践的行动,那么其教学改革之路也许就只能停留在“形似”阶段,置身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教师与学生就无法真正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于是,这一部分教师就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构建自己与教学改革对话的平台,甚至会使逐渐形成的消极倦怠情绪成为教学改革前进的阻碍。我们也许不能苛求教师能在短时之内提升自己的素质,但是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改革的氛围、学习的氛围,让教师在和学生共同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一起进步,让教师自觉形成需要充电的意识,并通过阅读、自学或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的素质提高与教学改革同步。教学改革中期阶段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侧重于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不丰厚的教师,无法实现从 “形似”到“神似”的过渡。从这个层面来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要对教师在理念、要素、模式等方面进行训练之外,更要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教学改革中期,教师专业知识成为制约教学改革向前推进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改革后期:教师素质的辐射效应

经过艰难的一路跋涉,教学改革会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学生成长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也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是,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探索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反思、修正、完善和创新。因此应该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和经验,进一步营造教学改革的文化与精神氛围,大力传播与辐射教学改革的思想内涵,源源不断地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在一个阶段的教学改革后期,教师素质更多地表现出教学智慧与经验,这正是教学改革文化的传承。在实际监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个时期一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育研究机构的调研人员已经有意识地通过实践操作课例对EEPO的理念与模式进行解读、充实和创新。如某市教科所正准备出版一本运用课堂教学案例对EEPO进行解读与指导的培训用书,以更通俗易懂、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更具操作性的方式传播EEPO的理念与模式。与此同时,实践反思也会反哺于EEPO的理论系统,使其产生更好的应用效果。

以上所谈旨在表明,当实施教学改革时,除了要把气力花在对教师新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备课方式、教研方式等的培训之外,更应关注贯穿于其中、影响至深的核心因素——教师素质,因为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专业素养、实践智慧将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成败。为此,我们应该坚持推进教学改革与提升教师素质同步进行的方略,以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教育本真目的。

(责编 王学军)

上一篇: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 下一篇:语文课堂呼唤“多情”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