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及教学策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小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2 01:58:53

体验式学习及教学策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小应用研究

摘 要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而且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身心处于一种愉

悦的状态中,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促进音乐教学的

顺利开展。本文结合我校幼儿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体验式学习及教学策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音乐 幼儿教育 体验式学习 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出现较大的变化,其教育重心向多元化发展,即从传统的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到重视音乐、绘画、手工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其中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贯穿音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而且对幼儿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及其智力等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寻找有效途径,引导幼儿体验式学习

(一)巧用引导性语言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炼、幽默、富有启发性、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往往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以《摇篮曲》的教学为例。

众所周知,《摇篮曲》是一首很美妙的曲子,其旋律起伏缓慢,节奏均衡,带着淡淡的情感,缓缓而至,力度柔软,偶有摇荡感,但依然感觉十分的亲切与温暖。在音乐播放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播放音乐,而缺乏必要的语言导入,有些幼儿则可能出现分心的现象,无法真正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中,无法领略到音乐的美妙与动听。对此,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示幼儿:“在音乐的梦境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然后再鼓励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美妙的音乐,可以跟着旋律小声地哼唱。在教师的提示与鼓励下,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中。当音乐结束后,教师即可让幼儿说出欣赏音乐时的感受。这时候,就是幼儿畅所欲言的时候,“我好像躺在妈妈的怀里,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我好像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糖果屋,里面有许多好吃的糖果,还有香甜可口的冰激凌。”“我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森林,里面有好多可爱的动物,猴子、兔子、松鼠……我跟他们玩得快乐。”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每个幼儿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在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幼儿在温馨的音乐环境中陶冶情操,提升音乐的敏感度。

(二)巧用同伴引领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幼儿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个体之间,由于年龄相仿,因此无需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就可以成为好朋友,其默契程度是任务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对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幼儿之间这种难能可贵的默契引领双方进行体验式学习,即运用幼儿群体或者幼儿同伴引领的方式将幼儿带入体验式学习中,以欣赏《迷路的小花鸭》为例。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儿歌整体节奏比较缓慢,在表现小花鸭迷路的着急心理时则通过快板加强节奏。一般在新歌曲教学开始时,幼儿因为对音乐作品比较生疏,因此容易表现出被动的情绪,这时候教师可以指明几个幼儿进行投入的表演,将小花鸭迷路时所呈现的伤心、害怕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他幼儿看见前几个幼儿表现得那么好,也纷纷地加入到音乐的表演中,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来。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同伴引领法,不仅可以将幼儿引入体验式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幼儿表演能力,提升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巧用情绪调动法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喜欢音乐,除了天性之外,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对音乐表现出喜爱之情,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对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喜爱,肆意的释放自己的感情,在感情渲染作用下,幼儿慢慢地被美妙音乐的吸引,慢慢地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来。以欣赏《小鸟的话》为例。在授课开始,幼儿因为对音乐作品比较生疏,因此容易表现出被动的情绪,这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出非常喜爱的情绪,并利用高昂激情的语句轻声的哼唱,幼儿在这样积极、浓烈的情绪渲染下,慢慢地被音乐吸引,并跟随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使幼儿心灵与音乐作品进行碰撞,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营造体验式学习的环境,深化幼儿对音乐的体验

(一)构建适合幼儿、与作品相符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能否顺利的开展,离不开重要的音乐背景,音乐背景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音乐环境,音乐环境是音乐背景产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之前,应依据即将学习的音乐作品,创设适合幼儿、与音乐作品相符的环境,使幼儿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达到深化体验的目的,以欣赏《摇篮曲》为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依据音乐作品所具备的特征,创设相符的音乐环境,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彩色纸板制作成精美的小屋,小屋内吊饰星星及月亮,使幼儿感觉星星在闪烁,月亮在摇晃。这时候,教师可以扮演妈妈的角色,幼儿则为妈妈怀里的孩子,妈妈轻声哼唱动听的歌曲,幼儿在妈妈的怀里甜甜的入睡。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幼儿慢慢地被感染,慢慢地沉浸在音乐作品温馨、柔美的氛围中。从而形成以景引情与以情带动的体验模式,达到音乐体验中情景交融的良好效果。构建适合幼儿、与作品相符的物质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可以深化幼儿的音乐体验吗,提升幼儿音乐欣赏的质量。

(二)构建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

在音乐教育中,构建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对深化幼儿的音乐体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教师与学生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互动。

1.教师与学生互动

师生互动强调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充当学生的角色,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艺术化”的问题,充分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深化幼儿对音乐的体验。以欣赏《蝴蝶花》为例,在《蝴蝶花》音乐教学中,教师发现幼儿在欣赏音乐后所作出的造型,其基本一致,对此,教师应将幼儿引入盆栽蝴蝶花上,并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

上一篇:加强内涵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发展 下一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