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对话理念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10-12 01:09:18

初中语文教学对话理念的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交际”“工具性”,表明了语文学科是交往课程的核心课程“,人文性”表明了语文学科传承人文精神的特点。“交际”“工具性”必须以“对话”为依托。“对话”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①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②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它有两个要素:一是运用语言,二是相互沟通。新课程语文教学需从哪几方面帮助学生开展“对话”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文本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道:“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我们这里是指纳入课程的、负载着体系化知识的教科书及课外阅读书目,它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写读后感,并及时进行点评。例如,一位同学阅读了《欣赏的力量》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就是因为欣赏二字,而成了他生命的转折点。欣赏孕育着成功,它能点石成金。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心理遭受挫折或身体有残疾的人,因为欣赏的力量而能够重新站起来,顽强地面对生活,比别人活得更精彩。让生活中处处有欣赏!愿我们人人学会欣赏别人,给别人以鼓励和勇气;让我们人人学会欣赏自己,给自己以自信和力量!”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这是你对《欣赏的力量》的独特感悟。我很欣赏你的写作才能。我们确实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愿你在欣赏中超越,在欣赏在成长!”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我们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要“以自己真诚的信任、巧妙的引导、耐心的期待、满腔热情的鼓励,激活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灵气,使之成为对话的主角。”语文确实具有模糊性特点。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由于人生经验、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情感类型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性,导致每一个人对文本的理解都是独特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二,解读文本时,即使读者对文本的感悟相类似,但组织语言时也会带上自己的烙印。因此,我们必须将民主、平等的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自己看做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教师又应该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平等对话”,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完全不要了。教师对文本的感悟,毕竟要比学生深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又要随时发现、揭示对话双方存在的意义差异,以达成师生心理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语文课不能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必须在言语交往中学言语文化,在言语活动中学言语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写、听、说的活动为中心,让每个学生都在生动、灵活的语言交往情境中切切实实地“动”起来。学生与学生对话,最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言语交往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与学生对话呢?目前的最佳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设计了“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感觉吗?”,“你认为大臣是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有关大臣的语言、心理描写具体说明”“假如皇帝游行完毕后,在皇宫门口遇到了两个骗子,他们之间将会有一场什么样的对话”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目标性,即准确而适度,问题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与环境对话。学生与环境对话,指的是学生与周围具体、可感的物化环境之间的意义上的交流。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人、塑造着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班级布置、校园文化、社区资源、自然景观等,都是一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应启发学生关注环境、感悟环境、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对话中,充实语文知识、丰富情感体验,达到“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的效果。例如,我校每班墙壁上都贴有名人画像,名人画像下都有名人名言,我指导学生观察每班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展开“我最喜欢的一幅名人画像”“我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大讨论,使学生在与校园环境的对话中,体察、领悟到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所包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五、学生与社会对话。“生活即课堂,社会即学校”“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与社会对话,旨在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背景中汲取文化的营养,构建大语文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良好习惯。例如,我曾作过一次“你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什么”的问卷调查,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绿色与和平”“”“人口问题”“走进WTO后中国发展问题“”网吧经营问题”“对‘彩票热’的冷思考”等等。我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专题讨论,从而引导他们与社会对话,使他们开阔视野,敢于创新,学会思辨,增长见识。总之,对话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和依托。只有对话,才能体验;只有体验,才能生成;只有生成,才有发展。对话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论如何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