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时间:2022-05-16 10:28:12

浅论如何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摘 要:钢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演奏者将心理思维与运动机能有机地结合,整个演奏过程将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注意、思维、记忆、情感、想象等贯穿始终的内在、复杂的心理活动。紧张心理属钢琴演奏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现象,文章通过几方面内容阐述了钢琴演奏中如何克服紧张心理,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使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钢琴演奏 紧张心理 心理状态 技术技巧

钢琴演奏的过程是各种技能学习的过程,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除了要有娴熟的演奏技巧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一、钢琴演奏者产生紧张心理的因素

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以有应付瞬间万变的力量。某种实体或压力在人类或其他有机体内所产生的结果。塞里耶的紧张概念是一种生理结果,来源于有机体的某种生物过程。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之间有着一种相互影响的作用,肌体的变化引起并强化了紧张的心理感受,而这种感受又反过来影响肌体紧张,这种相互作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技术调节与控制,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反应紧张心理,反映出的生理现象是心跳加快、出冷汗、脸部潮红、手部会有大量出汗使热量散失而变得冰凉,从而使手部动作越发僵硬。而心理上的反应是总觉得观众在挑剔自己的毛病,希望赶快弹完,大脑中对平时早已过关的技术难点产生了盲点,以至于自己无法控制。基于上述反应,演奏者要具备娴熟的技术技巧和成熟的心理状态,二者缺一不可。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1、培养对演奏环境的抗干扰能力

演奏者在平时的练习中大多一人关在房间里练习,而疏忽了让周围人欣赏和评价的重要性,一旦换了环境,便对其产生不适应而导致紧张心理的出现。针对此类现象,最关键的是要在平时练习中多制造演出环境,让演奏者已经适应在这种复杂的和“紧张”得环境下演奏,从而消除紧张心理。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会产生这种紧张心理,平时自己在琴房练习,习惯了独处,而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碍,担心弹错音、自身的问题被别人评价等,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平台:每次上课或单独练习都应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不被他人干扰;组织学生相互听课,既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又达到了使演奏者习惯在人前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可在学期中间安排学生小范围的演出,可在教师进行,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经常感受演出氛围;期末考试的走台是很必要的,这既能够锻炼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从中发现学生演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反学生也能够从中获益。教师应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能够直面的对待紧张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紧张心理。

2、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和保持清醒的大脑也是在钢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自信心是遇见自己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且坚定的为之努力拼搏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成功的弹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在增强和培养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演奏水平,不要使自信心高于自己的演奏实力从而导致“眼高手低”的后果。演奏者在演出或比赛时常出现的现象是:若台下坐的是专家、教授,自己的压力就无形的增加,如若是不了解钢琴艺术的非专业人士,那么演奏者的心里就会轻松得多。这源于演奏者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担心别人的评头论足,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在演出或比赛前不要过分看重得失,即使失败了,自己也会获得大量的演出经验,要心无杂念的去演奏,这会缓解紧张心理有很好的帮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较内向,就得交活泼。而活泼的人相对能够调节心态的能力较强,非但不紧张反而能在演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能力超常发挥。对于较内向的演奏者,需要不断给自己提供展示的平台,加之不断的肯定,刺激其表现欲望,在这种紧张与欲望的交融下,一段时间后定会逐渐战胜紧张,获得充分自信。

三、培养扎实的技术技巧

音乐表演是转瞬即逝的一次性过程,就是台上几分钟的时间,没有重复,也无法补救,这就要求演奏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演奏心理还要有娴熟的演奏技巧。技术和技巧,作为我们平时练习的主要内容,其重要性和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艺高人胆大”,说的就是如果一个表演者的基本功如果扎实,技术如果成熟,就不会在表演中感到害怕。相反,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就会极度缺乏自信,就会导致紧张心理的产生。

1、科学方法练琴

练琴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个合理,科学的方法,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比如,我们拿到一个全新的曲目,首先我们要去理解分析作曲家的意图以及风格,从音乐上要有丰富的理解。再来,我们需要一个“分”和“慢”的过程,“分”就是一定要有分段练习的时间,找到自己的技术缺陷,一点一点的去消化和吸收。有些更为复杂的作品就要分句练习,以流畅为标准。最后提速练习,慢练是为了快速弹奏打基础,“慢”不是目的,最终仍然是为“快”而服务的。速度要一点一点的提,一旦出现音符时值不匀,手腕、手臂、肩感觉紧张,不放松,力度下不去等情况,应马上停止提速,回头加强慢练,即使快弹感觉很好时,也不应该丢掉慢速练习。运用科学的练琴方法加上多练习,才不会在弹奏中有紧张心理。

2、科学背谱

背谱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乐曲的完整印象,使我们集中于音乐的表现和听觉的要求,并有利于将注意力放在手和键盘上,克服弹奏中的技术困难。在弹奏中出现碰错音和忘谱子这是经常出现的,特别在演出、考试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恐慌,要迅速调整心态,当什么都没发生或者找一个乐段继续弹下去。前期准备则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主要有几点:①在练习中克服技术难关。当技术已达到自动化的水平,肌肉运动已变成了一种自然操作的情形时,演奏者的思想负担减少了,心理才会放松,大脑的意识才会转移到音乐表现中去,从而减少紧张心理。②在练习中运用多种背谱方式巩固记忆。在练习时,有意识地把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概念记忆等多种记忆形式结合起来训练,最终形成综合记忆,这样才不容易在弹奏中出差错。背谱要贯穿学习和弹奏的始终,从而为弹奏的完整性、逻辑性、音乐的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弹奏信心提供有力的保证。

3、舞台经验

钢琴演奏者的实际演奏技术和熟练程度是产生紧张心理的主要因素。首先,演奏者要为自己提供个多的演出机会,从中不断地应对舞台的环境,让自己适应在一个较陌生的环境下展示自己。其次,演奏者对于舞台下的观众会产生压力,针对专业人士会更加畏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是不断的尝试“失败”,勇敢的面对“挫折”,舞台经验就是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转化为动力和经验,成为演奏者宝贵的舞台经验。再次,成功的演奏者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舞台表演,培养独立的自我反馈能力。舞台实践中由于演出气氛和演奏前的心理焦虑或演奏者的情绪过于亢奋,演奏者会在表演力度上过于夸张,从而扭曲了正常的音乐表现,这能够及时反馈给演奏者,并且经过总结,在以后的演奏中逐渐避免。这种能力也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够获得。

总之,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技巧复杂、严格的艺术。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需要不懈地锻炼和培养。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训练扎实的演奏能力,培养丰富的舞台经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演出中,才能消除演奏者的紧张心理,使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单红梅.钢琴演奏的紧张与放松问题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叶亚楠,赵静,庞纳丽.钢琴演奏中紧张情绪的克服[J].电影评价,2007,(14).

[3] 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2008,(1).

[4] 范映静.试论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J].音乐探索,1999,(2).

[5]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对话理念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