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时间:2022-10-12 12:21:30

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摘 要: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本文结合教育实际,讲述了如何采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将知识转化成技能的认识。

关键词:音乐教育 注重 学生能力 培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它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引起一定的思维、想象,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形象。但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所展示的形象是不具体的,往往是通过比较抽象的、朦胧的、整体的感受来打动人们的心灵,并随之产生喜、怒、哀、乐,令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以音乐又具有表情性和造型性,它对培养人的情感、联想和想象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做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感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音乐教学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理解、表现能力;欣赏、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加强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要在听觉能力、感觉能力诸方面分阶段进行。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视唱练耳,组织学生听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认识声音;进而组织学生听旋律、听和声、听各种乐器的声音,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高低、强弱、音色、旋律、音程、和声、调式、曲式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唱歌技巧。通过大量的发声练习、视唱、视奏练习,要求学生可以识谱唱歌、识谱演奏,并且要求能够速奏,虽不能“一目十行”,但也要“一目数行”。同时要将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首先培养学生唱好曲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讲一点,练一点,边讲边练,千万不要只讲不练。如在讲切分音符时,就要教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时值的高低,具有识谱、唱歌能力之后,可在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难点部分由教师重点指导,一句句带唱、带练,待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视奏,使学生在视唱视奏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识谱能力,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强化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音乐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表达的是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作品则表达的是朦胧的概念和抽象的思维。人们只有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感知,从而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视唱、视奏、音乐欣赏等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十分活跃,这些也同时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对一段曲子进行想象判断,独立去感受乐曲,理解其内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曲中所描写的意境。例如在学习、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出乐曲的意境:开阔的江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江上渔舟飘荡,白帆点点,江水清澈见底,鱼儿悠闲游动,渔民张开渔网,放出鱼鹰,渔歌互答,鱼儿满舱,一幅多么美妙的的江猎图!尽管每个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都很肤浅,但毕竟是充分地发挥了各自的思维和想象。做为音乐教师,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指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教师借助现代媒体,组织学生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作品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扩大音乐视野,即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之外,还要选择部分教材外的音乐作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实践,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旋律、音程、和声、调式和曲式等,让学生联想、想象、体会、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意境。其次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生理特征,运用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一是分别在钢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断,让学生欣赏三种音区弹奏出来的不同效果,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欣赏中记忆乐曲的旋律,理解乐曲的内容,诠释乐曲的意境。二是采取听配音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想象音乐的意境,从而体会音乐的内涵。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的口味,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四、搭建创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表现、创作能力

音乐教学工作不能只强调让学生会唱歌,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

动脑筋,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如在教唱一首歌曲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这就需要在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上下功夫,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吐字吐音、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使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得到充分的再现,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再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准备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的氛围与良好的教学意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创造的舞台,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方式进行:1.为短小的歌曲或者熟悉的曲调编写新歌词;2.旋律填空,由学生为旋律填写空缺的小节;3.出示几个音符,请学生自由组合,编写几个音乐小节;4.发展乐句,教师出示一乐句,由学生自由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想法和方式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不成熟的想法也不要嘲笑指责。学生在充满温暖宽容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思维上是紧张的,但情绪上是放松的,心理上有安全感,不感到压抑,从而能轻松愉快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主张。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意境,设法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熏染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积极发现、培养潜在的音乐人才,对那些音色优美、音准及节奏感好、嗓音好的学生,要在声乐训练方面为他们开小灶,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加上表现能力的训练,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或合唱队里领唱、独唱;对于手指条件及音高概念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学习乐器。对于以上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鼓励他们大胆地上台演唱、演奏,使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锻炼、陶冶自己,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音乐课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作以及艺术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上一篇:制约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