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时间:2022-10-11 11:22:03

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一、背景与意义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形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中央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做出了具体部署,为我们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立了目标,对我市实现“争五冲百”目标,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位优势。*市是辽东重镇,是通经丹东、朝鲜的咽喉之地,公路、铁路、空运、海运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

2、突出的产业优势。草莓、西甜瓜、中药材、食用菌、树莓、短梗五加、烟草、生猪、绒山羊等都是我市的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而且部分产业在丹东地区乃至全省都居主导地位。

3、雄厚的科技优势。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00余个,有科技人员近100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占45%,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4%,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丹东农科院,省蚕科所也坐落于我市,极大的提高了我市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水平,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应用。

4、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中低产田面积在逐步减少,高产稳产田逐渐增加,完成农网结余、后续工程和户户通工程建设,实现了农村电费同网同价,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农村电信、交通等设施逐步完善,新型能源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二)不利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局面仍未彻底改观。

二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比较严重,由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大部分基层推广机构重经营轻推广,农业科技队伍不够稳定,不能有效的开展科技服务。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企业规模还很小,带动能力弱,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都有待于提高,同时企业与基地与农户产业链条联接不紧。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仅有28个,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应有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合理。目前我市农业生产的比重中,种植业约占生产总值的60%左右,而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比重约占生产总值的40%左右,畜牧业和林业的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产业结构仍显不合理。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全市每年初中毕业生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在700人左右,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村劳动力有专业技术职称占总数的1.54%,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约占农村劳动力的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只占农业人口的4.7%,受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人数只占农业人口的1.6%,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普遍不高,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百里经济长廊规划和“争五冲百”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手段、现代管理方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农产品名优品牌,形成独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根本转变,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总目标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

2、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由目前的57%提高到6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

3、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农产品综合加工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面积由目前的69.8万亩提高到81万亩。

4、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全市机整地面积由目前的46万亩提高到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由目前的5万亩提高到10万亩。

5、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全市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由目前的60%提高到65%,高中以上由目前的4.7%提高到6%。

6、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数由目前的3万户提高到4.5万户,比重由目前的27.3%提高到40%。

7、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由目前的5285元力争提高到8037元。

8、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水平。土壤肥力要达到中等偏上水平;村村通有线电视要由目前的80%提高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要由目前的50%提高到65%;村村通油路要由目前的75%提高到100%。

(二)主要任务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要不断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全面推进良种化,加速优良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5%。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粮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生产,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花卉、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及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努力搞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继续实施烤烟发展扶持政策,巩固做好7万亩基本烟田保护项目,确保烟叶生产面积持续稳定增加,烟叶质量、市场竞争力、规避自然风险、烟农和财政收入得到显著提升。重点依托辽东烟草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抓好大堡、刘家河、石城、东汤等9个烤烟基地建设,使这几大区域的烤烟生产面积和商品量达到全市总数的85%以上,上等烟比例居全省领先地位。全市烤烟生产面积恢复到3万亩,实现产值4500万元。二是在适度增加蔬菜生产面积的基础上,着重在增加良种,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上下功夫,依托丹东玉华和君澳食品有限公司,抓好蓝旗、草河等草莓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辽东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抓好草河、石城、四门子等8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滑子蘑、白灵菇、香菇等出口创汇食用菌品种,到十一五期末年生产量达到2000万盘,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依托丹东农科院的技术优势,加快陶李、大兴、边门、白旗等短梗五加生产基地建设,到2010年生产面积力争达到2万亩。三是稳步增加水果生产面积,努力提高水果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改善果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小浆果生产。抓好晨星公司和四台子科技示范基地的蓝莓种苗生产,每年以增加千亩的速度递增,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蓝莓生产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着重抓好草河保卫、凤山大梨树和大隈三个树莓生产基地建设,十一五期末力争生产面积稳定在6000亩,同时抓好寒富苹果大面积推广工作,总面积达到1万亩。四是发展优势中药材生产,重点抓好大梨树、白旗、宝山、弟兄山和赛马等地的五味子生产,使全市五味子生产面积稳定在2万亩。着力抓好以边门和鸡冠山为主的细辛生产基地,以大兴和东汤为主的龙胆草基地建设。五是加快高产高效柞蚕场建设,打造生态友好型蚕业,积极推进中刈树型养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增加蚕场植被,提高蚕场的可更新性,实现柞树管理生态园林化,形成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建立高产高效的柞蚕生产基地。通过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注重发展新、奇、精、美、特产业,建设一批专业化、上规模、上档次、有优势的生产基地,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农业,要积极重视开发城郊型农业和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观光农业,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专业村要占40%。

2、加快畜牧业和林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畜牧业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将畜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单一投入向多元化投入转变,做强做大五大产业链:一是以丹东耘垦肉禽屠宰加工厂和辽丰禽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发展肉鸡饲养经济人队伍,把我市肉鸡产业做大做强;二是以丹东双增集团生猪屠宰加工厂为龙头,以协会为纽带,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把生猪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以草河区蛋鸡养殖基地为中心,以养鸡协会和经济人为纽带,稳步提升蛋鸡饲养;四是以屹龙肉牛屠宰加工厂为基础,力促君澳食品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实施,开展肉牛系列产品加工,拓宽肉牛生产市场,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使肉牛产业发展更加稳定;五是以天宝羊绒加工厂为先导,加快绒山羊品种改良速度,提高产肉量和山羊绒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目标,适度发展鹿、貂、兔等特种养殖业,着力抓好标准化畜牧业小区建设,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整体竞争能力。要以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开展以采伐限额分配制度改革为主的配套改革工作,引导农民组建家庭合作式林场,发展林地经济。进一步完善林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健全森林资产评估流转机构,积极开展以林抵押贷款业务。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采取直补到户的办法,让老百姓享受到生态效益带来的实惠。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像经营耕地一样,发展我市林地经济。一是发展以板栗、红松、核桃果材林培育为主的产业;二是发展以落叶松为主的商品用材林产业;三是发展以人参、细辛、五味子等林地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四是发展以银杏、红松、杜鹃等珍稀名贵和乡土树种及花卉为主的种苗产业;五是发展以林蛙及野生动物等为主的养殖产业;六是发展以木材、森林食品、中药材为主的加工产业;七是发展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观光苗圃为主的旅游业;八是发展以刺龙芽、刺五加、大叶芹等山野菜及香菇、木耳、滑子蘑等食用菌为主的森林采育业。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对我市境内高速公路两侧的公益林蚕场和商品林蚕场全面进行封育,使高速公路两侧真正成为绿色景观带。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10000亩。高质量完成30个村的村屯绿化工作。加快以板栗低产树改造和红松果材林建设为主的经济林建设步伐,完成板栗改造4.2万亩。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使广大林农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山,可以充分利用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和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于林业,在建设和经营林业中受益,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在水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禽畜、经济林等行业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产品质量优、拉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以农户为主体,以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工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围绕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抓好品牌的宣传、整合、提升、开拓工作,着力创建一批品牌产品,形成品牌优势,促进农业向效益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充分把握国家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基地、市场、农户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规范和完善农业订单,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赢。同时,优先给予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承租农民土地,发展自有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的一体化生产和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引导基地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参股,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组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的农企利益联结体。要重点抓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着重在土地使用、信贷融资、税费征收、法律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达到35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农户8万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要达到5家,丹东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全面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4、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对承担公益性职能,实行全额拨款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单位,要保证人员经费和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需的业务经费。要围绕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手段、现代管理方法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农业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普及率、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重点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改良生物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动物疫病综合治理技术等。要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力量源泉。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职教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要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及“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培训等工作,重点传授实用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电脑应用知识,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遵纪守法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抓科技项目与抓农村科普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积极开展劳务定向,订单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和民主法制教育。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抓好以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应急防汛工程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小型灌区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全市1.5万人和1.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二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要合理引导农村集约用地,切实防止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生产行为,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到2010年,高产稳产田达到50万亩。要进一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机保有量要达到8700台,农机总动力要达到60万千瓦,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壤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农机化技术。三是加快农业设施化进程,以淡水网箱养殖、保护地栽培以及畜牧业标准化小区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设施化面积,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到2010年设施农业面积要达到15万亩。四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农村沼气池等以生态能源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良性发展。五是是抓好以乡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通信为重点的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我市农村现代化。

五、主要措施

1、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抓好土地承包的续包工作,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和经营收益权。二是推动土地经营体制创新,引导和鼓励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用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把分散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有偿、合理、有序地向农业专业户、农业民营企业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三是积极做好林权制度改革收尾工作,开展以采伐限额分配制度改革为主的配套改革工作。健全森林资产评估流转机构,最大限度地盘活林业资源。四是搞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从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最关心、利益关系最直接、矛盾最集中的涉农债务入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债务。五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项目安排、注册登记、资金投放税收管理、银行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研究和采取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2、不断增加投入,制定激励政策,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建立“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每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支出比例不低于20%,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加强“菜篮子”建设。在落实好原有新农村建设制定的39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在扶持温室大棚建设上,对集中连片发展标准温室大棚50栋以上,每新建一座标准温室大棚,政府予以协调贷款3万元,并给予财政贴息扶持,一贴三年。同时,政府帮助协调解决通水、通电、通路问题。对新建集中连片新品种、新兴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百亩以上,亩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符合*农业发展方向的,每亩给予200元补贴。鼓励企业和经济组织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对取得有机食品证书、绿色食品证书的,市政府分别给予5000元和2000元的补助。对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关系,实行订单农业生产,带动农户达到2000户,使每个农户年增加收入5000元,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带动基地3000亩,奖励企业3万元。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对带动农户达到500户,每个农户年增加收入5000元,奖励专业合作组织1万元,同时,优先给予争取部级专业合作组织扶持政策。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对被评为我市“一村一品”专业村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积极扶持畜牧小区建设,对每建一个市级(地级市)标准的畜牧小区,市政府要为每个小区补贴5万元资金。规模养殖环评费按收费标准中下限执行,各涉农审批事宜要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每年要从生态公益林三项作业植被恢复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造林苗木补助费:落叶松每亩25元,板栗每亩50元,红松、荒山每亩70元,冠下林每亩40元,蚕场改建每亩70元。对发展户用沼气池的农户,在国债补贴1200元/座的基础上,市政府每座再补贴300元,主要用于农户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容整洁。要逐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支撑,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方式。

3、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工作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做好组建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的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起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相关方面的生产操作规程体系,使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有相应标准可依;三是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入手,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四是要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质控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病、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执行情况的监控,实行畜产品、兽药、饲料、种畜禽质量安全可溯制度。认真落实《辽宁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办法》,建立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和品牌标识制度,通过对其生产基地、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全面认证管理,实现对主要畜产品安全的全程监控。不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流通市场的政策、法制环境,健全市场秩序。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和服务机制,使之与国内外市场接轨。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要求,重点抓好*市翰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中心市场、东街市场等粮食、畜牧水产、蔬菜、水果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继续完善大梨树中药材批发市场建设,积极筹建柞蚕茧批发市场,不断拓宽我市农产品流通领域,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4、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整和教育资源,加大对职教中心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不断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积极实施“2131”农村电影工程,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生活。继续加强“新农合”工作,大力改善和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成果。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农村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综合治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要进一步完善村集体经济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扎扎实实地抓好民主政治建设。要积极塑造社会主义文明新风,通过广泛开展评比“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等塑造新风貌的主题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

5、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现代农业建设。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新形势,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现代农业建设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把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考核使用各级干部的重要依据。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现代农业工作组织协调,在农村经济局设立现代农业办公室,具体负责现代农业政策调研、项目实施、工作推进、检查指导、目标考核等日常工作。各乡镇(区)也要设立现代农业建设专门机构,切实做好本级的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方案,落实责任,认真研究和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上一篇: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 下一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