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要以法律手段作保障

时间:2022-10-11 09:33:53

发展循环经济要以法律手段作保障

摘 要: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实践中必须有权威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保障和引导。为保障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制定一部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文章认为,在立法过程中,应该注意九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资源节约;循环经济;法律保障

作者简介:刘俊娥,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法政系副教授;张玉英,沧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河北沧州 061000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145―03

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模式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采用全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反复利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是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环境”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实践中必须有权威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保障和引导。为了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然而,现行环保法律的立法观念还局限于“污染治理”或“末端治理”的思维模式上,这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有相当差距的。所以,应该尽快对现行的环保法律进行系统的修改与整合,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为指导,制定一部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来保障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在立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其一,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自上而下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和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二,循环经济作为政府的重点投资领域,现阶段,国家的财政支持将是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资金来源。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把其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在贷款上予以支持。加大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要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建立绿色财政补贴制度,对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在成长初期,特别是因新产品的研发而出现暂时亏损,或新产品为打入国际市场而出现的暂时亏损予以财政补贴。其三,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通过政府绿色采购计划拉动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并影响社会公众。其四,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分解为具体年度目标,纳入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把各级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其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各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其政绩考核的标准。

(二)明确公民个人和所在社区的责任。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媒体,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让循环经济的理念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和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形式多样地开展发展循环经济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引导公众优先采购和使用可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循环经济促进法应当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容、渠道、方式,鼓励和支持公众的创造精神,逐步建立起公众参与、公众受益、公众监督下的生态文明。

(三)明确生产单位的责任。例如,要求企业在设计、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把产品的再利用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到企业的经济考核指标中,为企业履行产品回收的义务创造条件;要制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录,将那些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重点企业列入名录之中,要求其必须承担回收和循环利用废弃产品以及负担部分处置费用的义务,并规定重点产品的回收利用标准。

(四)明确生产单位利用、处置原材料和废旧资源的基本顺序。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顺序是,要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第二顺序是,要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其过早地成为废物。第三顺序是,要在产品所设计的功能消失即报废后,将其全部或者一部分转化为资源来加以利用。也就是说,要将废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第四顺序是,要将无法回收和利用的物质集中焚烧发电和供热,尽量回收热能量。第五顺序是,将热回收之后仍然剩余的废物集中安全填埋。

(五)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奖惩激励制度。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强使用经济激励机制等手段,制定扶植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政府激励是指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除应当承担管理和监督职责外,更应通过法律设立各种激励制度,采取各种奖励措施,对循环经济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生产者、消费者实施表彰和奖励,以促进更多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活动中来。这些法定激励手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筹集建设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二是在招商引资和加工制造业的转移中,要坚持对国内外各行业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其优惠政策要纳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防范高能耗、重污染项目的引进,亦不向周边城市转移。三是要通过建立“奖励基金”和采用各种奖励办法,实行资源回收奖励制度,调动各方面回收资源的积极性。四是发展和扶植实行循环生产模式的新兴产业。五是通过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对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及购买再生资源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可逐步取消对资源和能源的补贴,以减少其过度使用与消费;对环境、资源使用者视其使用程度或污染程度开征环境税,以厉行节约,保护环境。六是加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

理制度建设,扶植园区信息中心、废物处理中心建设,促进园区生态链的实现。七是要尽快建立绿色GDP考核目标管理体系,把“单位GDP能耗”作为考核体系的重要指标。八是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作为原料送入下一个生产环节而给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的企业课以重罚,把环境的污染、资源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避免提高了的经济效益被过大的生态、社会代价所抵消。

(六)建立相关依托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的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和群众性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要求,建立相关的中介组织和服务制度,促进有回收产品和包装废物意愿的企业联成网络,并废品回收信息,从而使个人、企业、政府合为一体,加强交流,调剂余缺,推动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立足农村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把依托专业协会宣传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农民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利用协会植根基层、会员多、联络广、在群众中威信高的优势,充分发挥协会作用,要求各个专业协会把科普宣传、推广循环经济应用技术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以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七)建立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和示范制度。先进的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技术进步。在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循环经济技术领域的项目。特别是环保产业的项目,要予以大力支持。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研究开发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鼓励积极研制和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把对环境污染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对研究和处理废弃产品的研究机构,包括研究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及回收处理、绿色再制造等技术的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同时,依靠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社会有关信息,开展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八)依法明确规定工程项目的审批准入门槛。把符合循环经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各类工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中,实现资源和废物的跨产业循环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使工业、农业和消费构成大的循环圈。要使循环经济在资源型工业项目中具有一票否决权,不做循环经济规划的项目将一律不能通过审批。在项目审批、产业园建设、工业园建设都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高消耗、低产出、污染重的企业,应敢于承受经济增长的压力,不惜放慢发展速度,也要尽快淘汰出去,同时抓紧时间将循环经济的技术搞上去。

(九)加强回收立法。使回收产业尽快成为新型产业。有关部门预测,近一两年内我国家电产品将大批更新。据社会保有量测算,进人更新期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平均每年将在400万台以上。废旧产品如不经妥善处理,将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回收废旧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已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强制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实现废旧产品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第二,使回收产业尽快成为新型产业,必须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国家要加强政策扶持,增加入,做好回收产业化的系统规划、布局和准入制度。第三,国家应在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第四,我国应建立废旧物可循环名录,赋予企业回收处理废旧物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废旧物处理报告制度。另外政府对企业的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等全过程应予以监督管理和指导。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作保障。相信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人类文明形式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未来社会必然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上一篇:学校教育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现代化进程中的民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