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监测及免疫预防

时间:2022-10-11 08:50:2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监测及免疫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流脑的流行病学监测及免疫预防措施,以对流脑流行进行有效控制。方法 对流脑发病率及病死率等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对儿童进行脑膜炎球菌等疫苗注射的免疫预防。结果 加强流脑流行病学监测及免疫预防,对流脑的危害程度有了更深入了解,也使得对疫情变化的预测有了依据,同时也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流行、发展。结论 若要对流脑进行彻底有效的控制,就要加强对其的流行病学监测,加大免疫预防力度。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监测 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021-02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immunization of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measures of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immunization of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do effective control of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Methods For children, did meningococcal vaccine injection for immunization. Results Strengthening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immunization ECM, we have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harmful levels of ECM, have the basis of forecast for changes in the epidemic,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trol the epidemic prevalence and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Conclusions If we want to control ECM thoroughly and effectively, we should enhance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do efforts to increase immunization.

【Key words】Meningococcal Meningitis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Immunization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1]。其传染性强,且患者年龄多在15岁以下,隐性感染患者居多。其临床主要症状有头痛、呕吐、发热、皮肤出血等,一般起病急且病情重。该病的流行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每年11-12月该病进行流行期,次年的2-4月为其流行高峰期。目前对该病虽已有了防治措施,但其病死率仍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应加强对该病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及免疫预防。

1 流行病学监测

1.1 发病率及病死率监测

对流脑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进行监测,不但可清晰了解流脑其危害程度,也可对疫情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预测。目前,该病在非洲的暴发与流行较为经常,在大洋洲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其发病、病死率也不低。

在非洲的脑膜炎带每隔8-10年便会出现一周期性流行[2]。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该病的流行周期间隔时间较以往有所缩短,流行带也由处于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向西部的塞内加尔扩大,也有向南非及中非扩散趋势。

在欧洲,爱尔兰共和国的该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马耳他。然后北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冰岛及威尔等国发病率也较高,均高于5/10万。而其病死率又以斯洛伐克为最高,高达30.1%;此外在芬兰、捷克、挪威及马耳他等地其病死率也均高于10%。在欧洲29个国家中,流脑病死率超过5%的共有18个国家。

在我国,曾经也为流脑发病及病死率极高的国家之一。至1985年我国对儿童进行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普遍接种后,其发病率目前已降至0.25/10万以下。且其疫情的下降幅度也在逐渐缩减。这与对该病的控制及免疫预防与着很大的关系。但其发病形势仍不可忽视,必须加强对其的监测及防控。

1.2 发病的年龄组监测

对流脑的流行性病学特征变化进行监测,应注重对病例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监测。该项监测可对流脑的流行强度及人群的群体免疫水平的判断提供相关科学且极为关键的资料。监测结果一旦显示流脑病例的年龄结构在高移,那么则意味着疫情将要流行。由此,病例年龄其分布特征可帮助确定疫苗的免疫对象及评价疫苗的预防效果。

1.3 病原菌脑膜炎奈瑟氏菌(Nm)的流行菌群及菌型分布、变迁

Nm通常由13 个血清群组成。95%的病例由A、B、C、Y及W135群所引起,且以A、B、C为最多,高达90%。至今未出现H、I、K、L群引起病例,X、Z及29E群也很少致病。A群其Nm多分离于亚非拉美洲及俄罗斯等国,因其也暴发过几次全球性流脑;B群的Nm则通常流行于拉丁美洲及欧洲等国;C群的Nm曾于马里、越南及巴西等国兴起过局部流行。从搜集的病例资料得出我国Nm菌株中以A群最高。

此外还应对Nm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对健康人群进行监测。Nm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同流脑的抗菌治疗及药物预防效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若使用不当,Nm其对抗菌药耐药情况将会较为严重,不利于对疫情进行控制及预防。流脑其发生及流行的两个决定因素是流脑传染源及易感人群,因此应加强对健康人群的监测,对Nm健康带菌者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有效监测。

2 免疫预防

在2004年卫生部下达的紧急文件通知中要求,我国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将流脑疫苗纳入至计划免疫中,积极提高流脑疫苗的覆盖率,有效控制流脑暴发、流行。

接种疫苗是对流脑急性预防的最主要防治措施。随着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问世,流脑疫苗预防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经多次现场试验证实A 群及C群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有效,且明显全身反应极为罕见,也证实其对4岁以上的儿童免疫效果很好,且其免疫保护时间可达3年左右。但流脑疫苗具有极强的群特异性,因此针对特定的流行群株应使用与其对应的疫苗[3]。

在免疫预防方面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应加大流脑的健康教育及卫生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范及卫生意识;应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增强疫情预测及报告分析能力;加强疫苗的研制、开发;开展普遍疫苗免疫接种。其次,当流脑流行期间在加大疫情监测的同时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诊断及治疗;对同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应予以敏感药物口服进行预防;加大疫苗应急接种,若有需要扩大疫苗的接种年龄范围。

参考文献

[1] 李军宏, 王晓军, 梁晓峰. 我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概况及预防控制疾病监测[J]. 2005,20(4):169-170.

[2] Balmer P, Miller E. Meningococcal disease: how to prevent and how to manage. Curr Opin Infect Dis, 2002, 15:275-281.

[3] 姜素椿, 王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治[J]. 武警医学,2005,16(3):163-164.

上一篇:旋磁光子热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小结 下一篇:颈椎病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