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迁移机制探微

时间:2022-10-11 08:04:49

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迁移机制探微

摘要: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的迁移已是必然,其主要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在入门初级英语教学中尽量借用汉语教学的成果、中高级英语教育中创造适当的纯粹英语语境的环境、必须保证一定程度的汉语教学信息的运用等,尽量缩小乃至避免相应的消极影响,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汉语教学 迁移机制 思维定势

引言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由于日常使用母语形成的思维习惯,学生们会有意无意地利用母语对外语进行理解、学习乃至按照母语的语法进行思维,这就是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的迁移。这种迁移由于会导致学生对英语的错误理解和使用,因此传统上都认为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迁移的影响是负面的。事实上,由于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同样存在很多类似的地方,其也会产生积极的正面迁移影响。

一、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迁移的负面影响机制

如上所述,因为作为母语的汉语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必然会受到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由于英语在发音、书写、语法、文化等方面同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发音、书写、文化等方面的习惯必然会在这些方面影响其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从而使其在英语的发音、书写、语法、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方面偏离正确的方向,对英语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发音方面的负面影响

英语和汉语的发音系统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比如英语的元音辅音个数同汉语就有较大的差别;英语单词中单音节、双音节到多音节的词都很多,而汉语常用字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少数为单音节;汉语常用字有声调变化,而英语单词则不存在声调的问题。中国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对英语发音的陌生,往往会使用和英语发音相似的汉语发音对其进行记忆,导致对英语的口语表达往往会与其相近的汉语发音上靠拢,出现类似“洋泾浜英语”的“中国式英语”发音。

(二)语法方面的负面影响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最大的不同之处,还是语法方面的差异。而受汉语教学的影响,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按照汉语语法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表达。尤其在汉语教学中不存在的一些语法方面,如人称、单复数、时态对谓语的影响等,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对学生造成困扰,从而出现将“我是”写成“I is”,“他们是”写成“they is”,“他们已经做了”写成“they has do”等类似的错误。其他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不符合标准英语语法的表达方式,如:将“好久不见”表达成“long no see”,“一国两制”表达成“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这些不符合标准英语语法的中国式表达方式不仅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们经常使用,甚至由于其错误出现的频繁而对英语本身造成了影响,很多类似“long no see”“one country, two systems”这样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非标准英语表达词汇甚至已经得到了英语国家本身的认可,被收入新出现的英语词句之中。[1]

(三)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负面影响

由于汉语教学中学生形成的理解和表达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对英语信息的处理依然依赖于汉语思维。这也是英语教学中阻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英语思维能力,或者虽然形成,但远较汉语思维能力弱的原因,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先将其接收到的英语信息翻译成汉语,然后再通过汉语思维方式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答案。而在英语写作中,很多同学干脆先用汉语打草稿,再将其通过汉译英的方式变成英语文章。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在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时候,这种对汉语教学中形成的理解和表达习惯的严重依赖,对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2]这种习惯使其在英语信息的处理过程中额外增加了汉语信息的处理过程,不仅容易导致其英语表达受汉语习惯的影响而出现语法方面的错误,而且会导致英汉互相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并且会严重影响阅读和写作的速度,最终导致英语阅读和写作质量及效率的降低。

(四)文化方面的负面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其表达方式必然受其自身文化的影响。因为汉文化同英美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而对英语的某些表达难以理解,或者在英文语境中,使用一些不符合英美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汉文化比较含蓄并且注重自身的谦虚以及对他人的关心或尊重,因此,见面的时候,如果是初次一般会说 “久仰大名”,比较熟点的就会问 “你吃饭没?”“忙吗?”接待客人会说“光临寒舍”。因此英语教学中老师都必须对初学者耐心地解释,英美文化圈的人因为比较注重别人的隐私,因此在英语中见面时应当说些和当事人无关痛痒的话,如“how are you?”“?It's very hot today, isn't it?” 等。还有英文中的“Black Tea”,正确的汉语表达是“红茶”,而不能直译为“黑茶”。

二、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迁移的正面影响机制

汉语和英语虽然属于两种存在较大差异的语言体系,但两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同样很多,正是因为两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点的广泛存在,英语教学中的汉语教学迁移同样可以是正面的。

(一)发音、语法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

由于汉语与英语在发音和语法方面的不同,汉语教学中学生形成的发音和语法习惯会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英语的发音和语法使用造成影响,从而出现不符合英语标准发音和标准语法的错误。但另一方面,假如学生们之前没有经过汉语发音和语法方面的学习,在学习英语发音和语法的时候会因为缺乏参考而更加难以理解。学生们之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习惯性地将汉语的发音和语法直接套用到英语的发音和语法上,虽然说明了作为母语的汉语教学对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的强烈干扰作用,但同时也体现了两者之间在发音和语法上实际存在相当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汉语与英语之间这些相同或相似之处的直接借用,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即可通过已经掌握到的汉语教学的发音和语法,更好更快地对相同或相似的英语发音和语法进行理解和掌握。

(二)对英语学习内容理解的促进作用

对于没有真正熟练掌握英语,并能形成高效率的英语独立思维能力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接受到的信息必须借助汉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可以借助汉语教学中形成的汉语思维来理解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内容。汉语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思维习惯成为其学习英语的基础和可以借助的工具。在汉语的帮助下,学生们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准确地掌握英语教学中要求其掌握的相应内容。尤其是对英语教学中的初学者来说,汉语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思维习惯对其理解另一全新的但又与汉语存在一定相似度的英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

对于英语的初学者来说,因为思维的惰性,绝大多数学生对以一种全新的语言思维模式的英语学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如果一味强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纯英语思维教学模式,会使很多思维惰性较强的学生抵触情绪得到强化,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其彻底退出对英语的学习。[3]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允许英语能力尚处于入门级水平的学生借助汉语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思维习惯作为理解英语知识的工具,可以减少其对英语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针对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迁移机制的对策

对于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教学中必然会受到汉语教学迁移的影响。这种迁移会同时产生上述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了解这些不同的影响之后,就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尽量缩小负面影响,扩大正面作用。

首先,对于英语的入门初级教育,大力借助学生在汉语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汉语思维习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法以及其他内容,并维持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其次,对于中高级英语的学习者。则需要注意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迁移的负面影响。在此阶段中,学生们对英语的陌生感和畏难阶段已经过去,基本上已经能使用英语独立思维,为了防止汉语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思维定势对英语学习形成负面的干扰,则需要逐渐排除英语教学中汉语知识和思维习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创造比较纯粹的英语学习环境。

再次,即使对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由于其身处的汉语环境以及实际使用英语过程中汉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创造纯粹英语语境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仍需注意汉语教学涉及到的汉语信息,包括汉语文化及中国具体情况等的运用,以使英语教学能更好地为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4]

结语

对于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教学必然会产生占优势的汉语教学迁移的现象。英语教学虽然与汉语教学存在的较大差异,但同时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而且其对汉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因此英语教学中汉语教学的迁移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其负面影响,发挥正面作用,才能达成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语

参考文献

[1]张绍杰.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探讨(专题)――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与理念[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2]卓杨.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

[3]潘华慧.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

[4]张耀成.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06).

上一篇:维吾尔族大学生语码转换探析 下一篇:论高校语文阅读功能与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