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集中度对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时间:2022-10-11 06:58:50

银行集中度对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一、重要概念界定

(一)银行集中度

集中度是衡量结构的基本要素。根据市场当中的角色不同,集中度通常可以分为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厂商通常会凭借高度垄断来控制产品价格,增加市场份额,从而获得高额利润。这样的市场集中度很高,竞争程度较小。由此可见,银行集中度也就是衡量银行垄断程度或者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参考国内外文献,本文将集中度分成两类,即相对集中度和绝对集中度。最大的几家厂商集中度情况虽然不能通过相对集中度反映,但是能够衡量整个市场中整体规模是否均等。恰好相反,绝对集中度能表明市场中最大的几家厂商是否存在垄断,然而厂商的数目和规模差异却判断不了。鉴于两者特点,二者结合起来的指标在实际研究中常见。绝对集中度的指标是行业集中率CRn,相对集中度的指标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这两者适用于各个产业测度其市场结构状态。通过选用这两种指数来衡量银行集中度,正是基于两者特点,较好地反映了市场结构特征。

(二)银行风险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银行的资产和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银行风险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而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因素另一个是外在因素。一方面,金融业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其主要内在因素。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银行管理者往往会主动去治以防范风险。管理者充分感知到了银行风险,并且对其经营行为采取了适当的约束。而信息披露正是为市场投资者感知银行风险提供了重要渠道。如果想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必须充分掌握信息,在股票市场大量买进或者卖出银行股票,使得股价异常变动,商业银行经营者会根据这样的异常变动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投资者如果发现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就会“用脚投票”,大量抛售股票,而经营者会根据股价下跌导致银行风险增大的问题,改变治理银行的方法。所以银行在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信息直接反映了银行风险。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其外在因素。银行倒闭会对宏观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政府采取“太大而不能倒”的政策支持银行,诱使银行从事高风险的活动,造成银行风险提高,而通过银行的破产风险能够反映出来这种政策扶持所带来的风险。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U型”关系的假说

第一种观点是:“U型”关系假说,Martinez-Miera和Repullo(2008)在研究银行市场结构时,创新地采用数学模型得到了其与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两大效应分析,经过研究发现银行业结构和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即由于风险转移效应的存在,在银行集中度高的市场结构中,竞争的增加会减少银行风险。然而根据息差效应,随着集中度的进一步增加,银行贷款利率降低,减少了银行利润来源,增加了银行风险。Gabriel和Jose(2012)在研究银行集中度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时,从银行存款渠道和信贷渠道出发,利用西班牙107家银行14年的数据,得到了集中和风险之间存在多种关系的结论。其中,贷款市场集中度下降减少银行的特许权价值,证实了贷款市场的银行集中度和银行风险存在线性关系;而集中度和风险的“U型”、倒“U型”的关系,却出现在了存款市场中。

(二)集中度———稳定性假说

第二种观点是:“集中度———稳定性假说”,指的是银行集中度的提高会降低银行风险。Jimenez,LopeandSaurina(2008)搜集了西班牙主要银行的资料,FungacovaandWeill(2009)的研究,都表明市场势力一步一步扩大显著地增加银行风险;Turk-Ariss(2010)对不同国家研究后,得出一致的结果。Ronald(2008)提出,市场上信息充分流动能够消除金融抑制,促进经济增长。而集中度高的银行可以通过强大的市场力量深入挖掘信息,促使金融抑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Ganzalez(2008)认为扩大银行规模能够较好地保护客户的隐私,化解市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矛盾,很好的降低了成本。反观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银行集中度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刘伟、黄桂田(2003)认为过于分散的银行产业组织结构效率较低,而集中的产业结构却能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有利于银行稳定。冀志斌、周先平和董迪(2013)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银行集中度与银行业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银行业稳定性的增强,进一步讲,在经济增长率较低、财政支出较少、社会融资渠道较单一的地区,银行集中度的提高更能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集中度———脆弱性假说

第三种观点是:“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即认为集中度的提高会给银行业带来较大的风险。BoydandDeNicolo(2005)认为各国当局政府具有的“大而不倒”的观念,危机之后的“救市”行为以及中央银行“最终贷款人”的职能,客观上助长了银行从事高危活动的态势。随后SchaeckandCikak(2007)对采用欧洲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DeNicoloeta(l2007)对工业欠发达国家的研究,说明银行过度集中有碍于相互竞争,这是造成银行风险的重要原因。博得(Boyd)等指出两个主要理由,首先,当局有银行太重要以至于不能破产的观念,出台的政策促使银行从事高风险活动,导致银行风险提高。其次,银行集中度提高会促使垄断势力的形成,垄断定价的结果是高额的贷款利率,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银行的风险也因此会提高。

(四)简要评述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关于银行集中度和银行风险关系的现有研究大多是国外学者在宏观层次进行的,而出自中国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少。此外,这些仅有的研究局限性较大。

1.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之所以不能得出统一的结论,是因为从理论上看造成银行风险的因素既包括资产方面又包括负债方面,而银行集中度对两者影响是不同的,以往学者只考虑了其中一个方面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是不全面的;从实证的角度看,除了已有研究涉及到的市场结构外,金融监管、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宏观经济环境等也是影响银行业稳定的因素,在大多数学者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研究时,很难完全控制这些因素,所得出的结论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2.理论研究结论差异较大。

国内外学者对银行集中度高低与银行风险关系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主要存在“集中度———稳定性假说”、“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和集中度与风险呈现“U型”关系的假说三种观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于防范银行风险到底需要提高还是降低银行集中度的争辩,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没有统一的结论。

3.研究选取的指标存在需改进之处。

绝对集中度的指标是行业集中率CRn,相对集中度的指标是包括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这两者适用于各个产业测度其市场结构状态。本文建议选用银行集中度行业集中率和赫氏指数来反映银行业市场结构特征。虽然使用破产风险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对冲击的承受力和弹性,但是不便于进行稳健性检验。而不良贷款率(NPL)却能克服这些缺点,通过其考察银行的信用风险情况更加客观,所以有必要利用不良贷款率指标来测度银行风险。

作者:李碧峰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下一篇: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