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活动效果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11 06:26:35

地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活动效果调查与分析

摘 要: 作者通过对三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活动效果的调查,提出构建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打造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是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

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内高校先后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等教学支持服务机构。2011年教师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地方高校陆续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了解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现状及效果,是促进地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及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问卷编制与实施

以某市三所本科院校358名参加过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的专任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教师发展中心活动效果调查问卷》,对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效果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理工院校教师124名,师范院校教师126名,医学院校教师108名;高级职称教师51人,中级职称教师173名,初级职称教师134名。回收问卷326份,回收率91.06%,有效问卷318份,有效回收率为88.83%。

二、调查结果

(一)活动基本概况的调查

从活动类型和活动时间安排两个方面了解教师对活动基本概况的意见。调查发现,59.4%的教师认为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类型一般,三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活动均以培训课程为主,活动不够丰富和充足。55.8%的教师认为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的时间安排“基本合理”,9.2%的教师认为活动时间不合理,主要是有的中心活动主要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

(二)活动效果的调查

1.不同级别教师活动效果有差异。调查表明,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在学术水平、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师德三个方面对教师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同级别的教师存在差别。活动对中级和初级的教师学术水平和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提高方面有较大影响,对高级职称的教师的师德方面的影响较大。

2.不同学科教师活动效果有差异。调查对象分为理工、人文、医学三类,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影响有差异。活动对人文类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影响最大,对理工和医学类教师的影响则主要是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讨论与建议

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尽管存在诸多不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建设。

(一)构建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共同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学习共同体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组织统一安排走向自主建构,从被动接受走向互动共享。[1]调查发现,三所高校虽然各自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立,将为不同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提供有效沟通的平台,积极开展校级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强不同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发展。[2]

(二)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地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时间不长,制度还不够健全,很多激励措施还不完善。很多教师是“被参与”活动,因而,有必要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例如开展教学休假、教学标兵评选等,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高教师参与度。

(三)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

教师发展中心的宗旨是促进教师发展,而非简单的教师培训。通过网络、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为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对于青年教师,可以采取“导师制”,依托项目,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帮助。对于理工、农医类教师,可以偏重教育教学知识的培训。

(四)打造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

各高校可以依托数字化校园,积极开发教师发展中心的网络平台。广大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的信息,在线点播各类活动视频,参与互动论坛。学校可依托该平台,创新教师培训,开设微格数字化教室,为教师提供各类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技术培训。[3]

参考文献:

[1]张倩,李子建.国际比较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以TALIS2010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报告为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11(6).

[2]漆艳春.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初探[J].文教资料,2012(35).

[3]彭文娟.教师成长(发展)中心促进医学教师发展的研究[D].广东:汕头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赣州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249。

上一篇:《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关于高三英语词汇教学与复习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