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报告

时间:2022-10-11 02:07:28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报告

【摘 要】作为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和审美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研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随着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1]。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多数英语教师所采用。但如果仔细观察很多问题又会凸现。

一、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现象:

1、场面热闹,实效甚微。

在课堂中,当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获得更广泛的交流空间。在热闹的氛围中学生新奇热情,虽然有语言的训练,却也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如用中文问答,以求更快完成表格填写,甚至用中文进行其他话题的讨论。仅从课堂气氛看,场面热热闹闹,可实际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并不乐观。

2、优等生表现,众人旁观。

一段时间英语学下来,由于个人素质等方面原因,学生中出现了优等生与学困生。在一些小组中,小组合作成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学困生只是越来越沉默。在反馈活动中,优等生强强组合的小组,急于表现他们流利的表达和富有创意的表演,活动看似进展十分顺利。但其余学生在活动中又得到了什么呢?

3、争论角色,浪费时间。

在学Let’s talk时,学生自由选一个角色进行会话训练。当任务布置下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都在为一个角色由谁来演而争论不休。往往就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时间浪费了,课堂教学任务因此完成不了。

总之,一堂英语课下来,给人感觉就一个字“累”。课堂中出现了“太吵闹”、“费时费力”、“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配对或分组学习”。针对这些失败的课堂经验,笔者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反复尝试,与其他教师交流,发现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效果不好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小组活动中的“无趣”、“无序”、“无声”、“无效”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究,并与各一线英语老师们以此为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其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供广大英语教师一起分享:

二、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

1、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办法通常有固定分组与动态分组两种。

(1)固定分组是指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同质编组或异质编组。同质编组就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编为一组。同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异质编组则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在一组。异质编组有利于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2]

我们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采用偶数的异质编组。偶数的编组利于学生在进行语言操练时两人交际和互动的需要。另外现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设计还不能每个环节都做到,大多数的要求和操练都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异质编组对于学生的互帮互助以及合作完成任务是非常有利的。

(2)动态分组。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之间过于熟悉或产生矛盾都会影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至于影响活动完成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

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是我在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分组方式,我认为两者无优劣之分,但动态分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和可控性都不是很强,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2、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中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与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才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并且愿意与小组的成员积极配合,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时,他们滥竽充数,只是等待别人的答案,甚至会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这样的小组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任何目的。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媒体等。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上面已经提到,一定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小组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也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积极开展组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自觉完善自己。在竞争时,教师应当随时做好记录,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全面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1、定期调换角色,使学生能力不断得以发展。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异互补”的原则,教师应经常让不同特质、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重组。[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自信心强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为倾听者的现象。学困生因听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故采取弃而不听的态度,很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难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小组成员要定期调换角色, 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不同的责任。

2、课前准备到位, 使课内合作更出成效。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话题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教师只需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稍加引导就可以开展活动。但也有些话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此类话题需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一定的准备,通过查阅有关材料或请教他人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理。

另外, 在开展合作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讨论问题、倾听与表达观点、质疑与坚持自我、互相帮助与合作竞争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提高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逐渐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3、留足活动时间, 使学生的参与更有效。

大班教学班容量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度往往不均衡, 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不相同。教师有时为了完成教学计划, 常常让速度较快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而后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使得其他小组的合作形同虚设。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且有交流的需要时, 开展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教师要为大多数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这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实施组组交流,扩大学习效益,保证积极互赖的生生关系。

积极互赖的组员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提高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基本前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又是互相学习、促进的过程。有利于优等生去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的发展,同时也要照顾不同的学生。例如在每次上新课时,在新授句子使用小组竞赛法,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说一个单词,直到把这个句子说出来为止,这就要求优等生去帮助程度稍差的学生,通过合作、互动来传播、交流信息以达到共同进步,同时又调动了课堂气氛。

课堂上搞小组纪律竞赛,学生必然为集体荣誉而增强自控能力,上课能专心听讲、用心思考,也会自觉地监督、提醒其他同学遵守纪律。借助游戏,枯燥乏味的单词记忆变成了充满趣味和快乐的活动,符合儿童心理,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激发了主动性。借助小组目标,促使学生互助。组员在游戏前需相互帮助。游戏分为必答与抢答,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必答题要求人人参加,而且不能选择次序,达到了最底线的教学目标,而抢答题和附加分的设置则是上不封顶,鼓励了上进精神,有利于儿童个性培养。因此,竞争机制的导入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裕时间开展互助学习,增加了各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运用多维评价形式,促进合作学习。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参加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语言表达,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老师应及时地给出科学的评价,及时鼓励,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要有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知道谁都会犯错误,怕犯错误就不会有成功。及时的过程评价会让学生更加自信,有满足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其次,除过程评价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合作学习中。

总而言之,只有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学刊,2004(6).

[3] 张雪明.“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尝试及其实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1(2).

上一篇:徐州市区中学武术活动的开展现状调查 下一篇:构建高效课堂 实现轻负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