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入体制完善期

时间:2022-10-11 12:25:43

【前言】改革进入体制完善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自商品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取得进展,直接融资比例大幅度提高。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征地补偿制度得到强化,经营性用地出让和国有...

改革进入体制完善期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和初步建立之后,步入第30个年头的中国改革,正进入体制完善期。这需要继续在微观市场主体构建和宏观体制建设上,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也从经济改革为主走向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四位一体”改革。

在4月初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五大改革领域和六大改革重点,并就落实措施作出了部署。

改革步入“四位一体”期

2006年的改革工作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有所建树。陈德铭提到,2006年的改革工作呈现点、线、面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继续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就市场主体的建设来看,去年,国家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原则、目标和措施。通过重组,中央企业减少到159家。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已达到64.2%。地方国有大型企业已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小企业改制面超过85%。垄断行业改革继续深化,邮政管理初步实现政企分开。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继续改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有关部门已出台25个配套文件,各地区累计出台相关法规及政策性文件200多个。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办企业增加、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组织优化、对外贸易扩大、经济效益提高的良好势头。

自商品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取得进展,直接融资比例大幅度提高。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征地补偿制度得到强化,经营性用地出让和国有土地协议出让制度继续规范,国家建立了土地督察制度。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务工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累计12个省份取消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二元性质划分。有关部门在100个城市进行了城乡统筹就业试点。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建设上,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体制继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已有18个省份实施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8个省份实行了乡财县管改革。全国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废除了农业特产税税种,调整和完善了消费税、资源税、出口退税和房地产税收政策,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改制上市。农村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银行业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继续提高。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稳步进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外汇管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80%以上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了备案制,中央投资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代建制范围继续扩大。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和电价调整方案顺利实施,30个省份开征了水资源费,15个城市对居民生活用水实施了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

在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惠及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的50.7%,惠及4.1亿农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推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又扩大了8个省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完成。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增加1162万、1954万、539万、1757万和1038万。25个省份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29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北京、吉林等8个省份在全省(市、区)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其余省份在12个地级市和262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发展。集体林权、农技推广体系、兽医体制、农垦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另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点带面地推进改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的有效方式。在上海和天津新区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今年稳步推进。在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中,70%的改革事项已经推开。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启动,已批准设立渤海银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深圳经济特区出台了《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可喜步伐,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确定五大改革方向和七大改革重点

陈德铭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隐忧和问题。这些问题,追根溯源是因为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是,企业制度还不健全,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尚未理顺;政府职能转换仍不到位,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还比较多;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很不健全。因此,2007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就需要继续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

据陈德铭介绍,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重点将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三是着眼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四是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五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而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抓好七大改革重点。一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二要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三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四要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五要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六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七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具体来说,今年要改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程序,颁布项目申请报告示范文本,修订《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目录》,统一规范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继续推行代建制,抓紧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就水、电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要逐步理顺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适时调整各类水价标准,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步伐,完善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政策,推进供热价格改革。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年底前所有城镇都要收缴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所有设市城市都要在规定期限内收缴垃圾处理费。

就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来说,要继续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推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继续落实电信和邮政体制改革措施。与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切实消除“玻璃门”现象,发改委年内将力争出台与《意见》相配套的其余12个文件。

针对一些地方踊跃提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需求,陈德铭强调,发改委拟订了有关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意见”,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是给优惠政策,不是搞不平等竞争,而是试图通过区域性的体制机制的率先创新,推动面上的改革。

发挥改革主动性

确保中央各项改革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既需要地方和部门间的有序协调,也需要地方上的主动创新,勇于突破改革难点。近30年的改革历程说明,很多改革都是从地方率先突破,进而在全国推开的。

陈德铭提出,希望各地区根据“十一五”规划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针对制约当地发展的突出矛盾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发挥主动改革、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加大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探索力度。东部地区可以更多地着眼于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性体制创新力度;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统一户籍、就业、社会保障、财税制度等方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而经济领域改革实现深层次突破的地区,可以把改革更多地转向社会事业领域。中西部地区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开发开放。

上一篇:审计出来的问题怎能不了了之 等 下一篇:开征“资源租” 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