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服饰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2-10-11 11:46:12

中国民间舞蹈服饰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舞蹈的服饰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一个子系,超脱不了母系文化的制约。如果一个民族是一个文化大花圃的话,那么,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服饰便是花圃中一朵朵芬芳小花。它折射出一个民族地理环境、生产方所形成的地域性色彩,体现出一个民族的风习俗和节令性风俗,同时还反映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存情况。

一、反映地域文化特点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习俗”,一个民族栖息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其生产方式的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个性独特的中国民间舞蹈服饰文化。比如,以游牧劳动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其民族服饰以多层折叠的包巾、厚实的袍服和长统皮靴为主。它适合马背生活的需要,能够抵挡莽莽草原呼啸的狂风、倾盆的暴雨,成为粗犷、豪放的蒙古民族的形象特征。在今天的表演性舞蹈中仍保留蒙古民族服饰的特征,如《盅碗舞》、《鄂尔多斯舞》舞蹈的服饰,就是蒙古族生活服饰的艺术加工。又如,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傣族人民的故乡,那里江河纵横、绿树成荫,属于亚热带气候。傣族人民的衣饰与蒙古族民族的厚重特征正好相反,以秀美见长。傣族女紧裹腰身的筒裙,低领、窄小的上衣,在水、扬场等生产劳动中,以天然的锦绣河山作景,形成如诗如画的优美场面。民族舞蹈《水》《蜡条舞》、《长甲舞》等,都是以此种民族服饰最为特色的舞服。

二、反映社会风尚习俗

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形成了各个民族独有的心理特点和风尚习俗,这是民族间舞蹈艺术产生的基础和土壤。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农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期待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如春耕前跳“耕舞”、插秧时有“秧歌舞”、天旱了有“祈雨舞”、割后跳“谢神舞”等,都是民众此种理想和希望反映。

汉民族民间舞蹈以反映农耕文化为主,人们舞蹈、唱歌、击鼓、奏乐,无非是祈求先祖、神灵保佑农业的丰收。所以汉民族民间舞蹈中最普遍的形式是“秧歌”和“花鼓”。“秧歌”反映的是民间在插秧时节的歌舞风俗,“秧歌”无论在南方是在北方都是农村极为普及的风俗舞蹈。

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至今一直保留着古代乐舞的遗风。人们在宗教节日以及收获、婚礼、迎客的歌舞中一般都以民族“盛装”为舞服。彝族有一种古称为“跳宫节”,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全寨男老少“都穿起最心爱的节日盛装”,围着金竹欢《铜鼓舞》;台湾高山族每逢节庆佳日,跳着“大拉手”的集体舞,又如,傣族“戛光”;朝鲜族的“玛克村”;维吾尔族的“哦依囊”(,这些群众性的舞蹈都是穿戴自己民族服装为舞服。所谓“盛装”,是少数民族在节庆礼场合穿着的服饰,它不同于一般的时令服饰,是具有相对固定的款式和饰物配件的民族传统服装。其特点是装饰性强,具有地域的典型性。

有些少数民族区域至今还保留有专门的节跳舞服饰的传统。节日舞服不但是舞蹈的盛装,要还有“竞技”、“求爱”和“择妻”的意义。如苗族地区每年正月间“花苗”跳舞节的服饰就是这样。苗族地区不同的支系,跳舞穿着的服饰不同,每个支系的服饰不有明显的标志,清水江上游沿岸的“花苗”专门穿一种叫做“已婚服饰”的传统节日服饰为舞服,称“跳月”,是异性间交流情感,表达爱情的一舞蹈,所以都以服饰来标志婚否,以增强异性的相互吸引。男子的已婚传统服饰为青或蓝色衫,头缠青色长帕,腰系彩带。女子的服饰为上平绒质地青色底抄襟衣,衣上缀以三大块用各色线刺绣而成的图案,下身穿蜡染白底蓝花的土布百褶裙,腰佩拼腰带,小腿裹青色绑腿,头饰是与裙子同色的四头巾。“花苗”中的《长衫舞》、《织裙舞》就是反这种舞服的一个系列舞蹈。舞蹈中,男子芦笙手穿青色长衫在前面跳《长衫舞》,形象地叙述了服饰生产过程。男舞者“旋起长衫子犹如龙须凤冠在拂”。女舞者服饰上的“蜡染花、刺绣挑花、银花泡拼花交织在一起,赤橙黄绿青蓝紫,银光闪烁,如龙之鳞甲”。“整个‘跳月’气氛完全被那些节舞蹈服饰烘托起来”。

三、反映传统文化遗风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服饰中,保留着许多古的传统文化遗风。比如对神灵、自然、祖先、雄性的崇拜意识等。在舞蹈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的舞服保存着原始的样式,有的舞服虽受现代化影响而有所变化,但仍保存着地方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在舞服中表现较多的是动物崇拜。古代先民往往把属于本民族的崇拜物供奉在活最显要的地方,在民族舞蹈服饰中,更将其放特殊的位置。如苗族无所不在的“鸟羽”崇拜、朝鲜族的鹤崇拜;汉族到处可见的龙崇拜等,另外,在一些少民族地区还保存着原始宗教舞服的样式,如景颇族的《木脑纵歌》,是景颇族多神教仪式中的原始蹈。在仪式中,“由巫师杀牛祭鬼,群众跳舞”,富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现在的木脑纵歌活动保留许多传统形式,“几个领队的有威望的长者仍穿巫师过去的服式”,服饰形似“龙袍”,戴着镶有犀鸟嘴、野猪牙、孔雀羽毛等饰物的特别子”。这是因为“传说中景颇人的祖先从鸟类那把太阳神的子女们所跳的舞蹈学来了”。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服中遗存的传统文化,与原始宗教、民族崇拜以及神话传说等密不可分,也与一个民族期承袭的歌舞艺术有关。

参考文献:

[1] 罗雄岩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2] 张保华 云南民族文化概论 [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3] 乌丙安 民俗学原理 [J].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

[4] 程金城 文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M] 民族出版社,2007.

上一篇:一个人,在时间里多残酷(组诗) 下一篇:海明威两篇短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