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渡难关 携手共创“新江南”

时间:2022-10-11 01:16:10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如果我们一起分享,就既能吃到苹果又能吃到梨。”贵港市江南中学(以下简称江南中学)校长姜耀宇以一个浅显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江南中学与新江南实验中学合作办学带来的好处。

作为贵港市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公、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探索的试点学校,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部署、指导下,江南中学与新江南实验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公办名校扶持带动民办学校发展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号召,两校联合,资源共享,由江南中学实行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共同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公、民办学校合作办学的路子。

同遇办学难,共谋发展路

“我所站的这个位置就处在江南中学和桥南中学(新江南实验中学前身)的分界线上。”姜耀宇校长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比划着。2011年以前,作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江南中学,与该市的一所民办中学桥南中学虽仅有一墙之隔,但两校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为了解决两校围墙间排水沟的排水问题,两校曾往来函件进行过一次沟通。”两校的老教师们笑言。

江南中学曾经办过一所国有民办性质的学校――江南实验中学。2010年,为了响应全区职教攻坚计划的号召和要求,贵港市政府进行了教育布局调整,将江南实验中学整体划拨给贵港市职教中心。江南中学认真贯彻落实该项决策,但随之而来的难题是江南实验中学2 000多名教职工和学生的去向问题。为此,江南中学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另选校址,整体搬迁;二是与“邻居”桥南中学合作办学,由桥南中学全部接收江南实验中学的教职工和学生。两相比较,考虑到经费和征地等问题,江南中学认为第二套方案更切实际。

说起桥南中学,现任新江南实验中学校长、董事长高承孝感触颇多。这所建于1998年的全日制民办学校,在办学之初,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生源不好,办学效益无法保证,“建校时欠下的工程款,学校根本没有办法偿还”。无奈之下,高承孝作为承建商,只好接过这个“烂摊子”,进行了一些硬件设施改造和教育教学改革。此后几年,该校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学生总人数一直保持在2 500人左右,还曾获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然而,我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后,桥南中学开始出现学生大面积流失现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当时到各区县招生时,一星期也招不到几个学生,招来的学生素质也不大好。”当时负责桥南中学招生工作的黎华泉老师很实在地说。再加上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学质量不高,学校发展困难重重。

“既然做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好。”为了学校的发展,高承孝校长曾尝试和探索了多种方法,但都未能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子。当江南中学向桥南中学提出合作意愿和构想时,高承孝仍有些顾虑。经过反复磋商,两校排除异议,最终达成共识――按照“两校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办全日制普通高中。经贵港市教育局批准,两校于2011年7月正式合作,桥南中学更名为“新江南实验中学”。合作办学后,两校的性质、独立法人身份和各自原有的责任与权利不变,由江南中学对两校教育教学活动实行一体化管理。

合作办学三年来,新江南实验中学按照“教室、宿舍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要达到江南中学的配置标准或以上”的要求,先后筹集资金3 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增建学生公寓和教工楼,改造旧的学生宿舍楼,扩大学生食堂,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美化、绿化校园,并陆续增设理、化、生实验室,更换计算机房的电脑,铺设塑胶运动场等,学校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了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江南中学的硬件设施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改善,姜耀宇校长指着眼前占地200多亩的标准化运动场说:“原来的运动场还是煤渣跑道,占地面积也没有这么大,都是借助新江南实验中学的资金力量才有今天的规模。”

为了便于管理,两校还拆除了隔在中间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中心花园。自此,两校校园也实现了一体化,为合作办学提供了便利。

高度一体化,和谐为一家

如今,漫步在两校的新校园里,犹如置身现代花园。校园宽阔大气,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文化气息浓郁。然而,这样还远远不够,要实现办学一体化最重要的是实现办学机制的一体化。如何管理学籍、如何管理教师、如何使用校舍等就成了两校领导班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多次讨论、几易方案后,两校一致决定深度合作,统一管理学生、统一调配教师、统筹安排校舍,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至此,两校的合作开启了贵港市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崭新模式。

在江南中学的帮助和指导下,新江南实验中学更新了办学理念,树立起“立足长远,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立志走特色办学之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两校领导干部还经常进行双向交流,加强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互通互融,提高了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谈起合作办学带来的变化,原桥南中学的“元老”、新江南实验中学的骨干教师覃景斌最大的感受,是教学理念的彻底转变。他告诉记者,合作办学后,江南中学为新江南实验中学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并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该校开展培训,与该校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为该校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两校的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备课、研究课例、编写导学案,这让我们接触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我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覃景斌说。如今,两校的教师培养已全面一体化,无论是外出培训还是内部学习,两校教师都享受同等待遇。

两校还通过公开课、观摩课、学术论坛等教研活动,促进两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记者到江南中学采访期间,该校2014年春季学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正进入最紧张的决赛阶段。作为2012年进入新江南实验中学的新教师,梁静丽也参加了本次比赛。曾在其他民办学校任教过的她告诉记者,来到新江南实验中学后,她得到了江南中学整个语文组教师的热心指导和帮助。江南中学高二年级组的文孝荣老师与她结成了师徒对子,文老师不仅为她量身定制了个人成长计划,还常常与她一起磨课;宾艳老师虽然不是她的“师父”,也常常给予她面对面的指导。“平时大家都交叉听课,相互取长补短,教研氛围十分浓厚。而且整个学科组的成员都很勤奋、刻苦,无形之中我也被推着向前走,想不进步都难。”梁静丽感叹道。经过近两年的磨练,她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参加此次比赛充满了信心。

两校对学生也实行一体化管理。合作办学后,尽管两校仍保持招生独立、学生学籍独立,但两校新招的学生都由江南中学统一管理,教室和宿舍也按年级统筹编排,使得两校的学生也融为了一体。两校每学期都至少组织一次“手拉手,共成长”互访、读一本书、写一封信等活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还支持学生家庭进行互动交流。新江南实验中学的宋延礼和陈永福两名学生去年入学后,被分到了1320班和1321班,两人不仅在各自班级担任班长,还在学校团委学生会分别担任组织部部长和纪检部部长。他们都说,平时与江南中学的同学共同学习,一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家的感情都很融洽,亲如一家。

学生管理的一体化最明显的效果是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现在的学生听话多了,好教多啦!”原桥南中学的老教师们纷纷感叹。江南中学与新江南实验中学合作办学以来,两校全面铺开系统的德育工作,两校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再加上环境育人、文化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示范性高中的德育工作都比较正规和系统,这是民办学校很欠缺的。”覃景斌如是说。记者在两校采访期间,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学生主动向记者问好;采访结束时,该校学生还亲热地与记者握手告别,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

都说“江南”好,乐为“江南人”

何敏霞是新江南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家住桂平市罗秀镇。她告诉记者,当初在选择高中学校时做了一番考虑,虽然在桂平也能上公办学校,而当看到新江南实验中学风景如画的校园、宽阔的运动场、先进的教学设备时,她便喜欢上了这里。一开始,她的父母面对较高的学费还是有些犹豫,但一听说是与江南中学合作办学,便双双举手赞成。“现在我们的宿舍都装上空调了!”何敏霞兴奋地说。

在江南中学的带动下,新江南实验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质量有了质的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风气更浓厚,文明守纪、刻苦学习蔚然成风;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合作办学两年多来,在每个学期由贵港市统一组织的考试中,学生的优秀率、平均分等各项指标均排在该市非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前列,甚至优于部分示范性普通高中。这些成绩使得新江南实验中学成为初中毕业生争相选择的“宠儿”。上文提到的黎华泉老师仍旧负责新江南实验中学的招生工作,他称自己最能感受合作前后的变化:“以前是我们求学生来,现在是学生抢着来,去年秋季学期招生时,不到三天就完成了招生计划!”正如新江南实验中学副校长梁瑞崇所言,学生选择学校,学校也选择学生,合作办学后,报读新江南实验中学的学生不断增加,学校便有了“从中择优”的可能,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学校也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新江南实验中学的华丽转身为自己赢得了口碑,不仅吸引了许多优秀学生,也让许多师范大学毕业生慕名前来。201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的谢燕杏老师是贵港市人,为了能留在父母身边,她选择回贵港工作,记者问她当时为什么选择新江南实验中学时,她说:“新江南实验中学的办学条件优越,工作环境好,尽管没有编制,但是教师的待遇还不错。”与她同年进入新江南实验中学的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谢秋丽告诉记者,当初她放弃特岗教师和选调生工作机会来到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教风、学风好,学生素质也较高,在这里工作能够快速成长”。上文提到的梁静丽老师也说,之所以选择来这里工作,不仅是看上这里优越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江南中学优秀的办学传统以及两校的深度合作模式所深深吸引,“在这里,教师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重”。梁瑞崇副校长说:“现在教师的流失率大大减少了,除了通过考试调入公办学校外,教师基本上都能留下来。”

由于妥善安置了原江南实验中学的教职工和学生,两校合作办学之举深得人心。新江南实验中学政教主任龙斌为了照顾家庭,曾几易工作单位,几年前到了江南实验中学,总算能与在江南中学任教的爱人和年幼的孩子“团圆”。但随着江南实验中学被划给贵港市职教中心,龙斌又重新面临何去何从的困境。如今好了,两校合作,“破镜重圆”,龙斌的境况改变了。“两校合作真是雪中送炭,我由衷地感谢两校领导的远见卓识!”龙斌动容地说。他还告诉记者,合作办学后,为了让教师安心工作、专心从教,学校给所有的教师购买了“五险一金”,为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此举让全体教师大受鼓舞,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了。龙斌说:“新江南实验中学让我有了家的归属感,以后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江南中学、新江南实验中学的合作办学成果得到了贵港市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贵港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李秋鹏说:“以优质公办学校的资源带动民办学校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既为政府分忧,又为民办了实事,这样的办法值得推广。”目前,新江南实验中学已有4 000多名学生。“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这样的合作,这4 000名学生会流往何处?”姜耀宇校长的发问切中了合作办学的深远意义。他表示,两校将不断探索和完善合作办学机制,继续提高办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让社会和家长更满意。(责编 蒙秀溪)

上一篇: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探讨 下一篇:打个电话试试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