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

时间:2022-10-11 10:37:00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方案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7例,给予抗炎、补液、吸氧等常规措施)和观察组(17例,加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用药、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长期使用茶碱类药物、规律使用皮质类激素、间断应用β2激动剂比例及死亡率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发作时可发生气道严重阻塞,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易并发呼吸衰竭,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中需尽快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本病有效的临床救治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4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年龄在51-65岁之间,平均(59.8±1.9)岁;病程在2-5年之间,平均(3.5±1.2)年,在合并症方面,9例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8例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2例患者有糖尿病。将患者按照救治方案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两组基线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抗炎、补液等,同时让患者吸氧,并将患者的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有效纠正过来;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通气模式设定为同步间歇指令(SIMV),将呼吸频率(RR)、呼吸比(IE)分别设置为12-20次/min、1.5/1.0-2.0/1.0 之间,将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设定为容量控制的通气(VCV),同时将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适当加入其中,将VCV、PEEP、PSV等参数值分别设置为10-20cmH2O、3-8cmH2O、6-8ml/kg,共进行2-104h的通气。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呼吸(RR)、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pH值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同时对其用药及治疗后病死情况等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PEMS3.1,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RR、HR、PaO2、PaCO2等生命体征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X+S)

2.2 两组患者用药及治疗后病死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长期使用茶碱类药物、规律使用皮质类激素、间断应用β2激动剂比例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及治疗后病死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RR、HR、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童锡宝.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26例诊疗分析[J].内科,2014,9(5):566-567,569.

[2]杜开颐.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013-2014.

[3]胡芬.重症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治疗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4):107.

[4]石佳泉,徐招柱,饶广浩,等.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0):81-82.

[5]廖跃斌,王东晓.102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20):56,57.

上一篇:以平易诉幽微 以含蓄道哀伤 下一篇:分析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