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

时间:2022-10-11 09:59:48

摘 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巾帼词人,她的词独树一帜,使南渡词坛绽放奇异的光彩。顺应词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李清照借鉴前人的主张,撰写了《词论》、提出了词 “别是一家”的文学主张。“别是一家”的“别”主要体现在协音律、尚典雅、重铺叙这三个方面,这也是这一主张的基本内涵。《词论》是通过对具体作家的评价反映出词“别是一家”的内涵的,为后来的词在脱离演唱形式也能保持它独特的抒情方式奠定了基础。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对后来的词坛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清照 别是一家 音律 铺叙

说到古代才女,不得不提及李清照,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精于诗词,是宋代著名的巾帼词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她的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小时候的她就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其中成就最高的要数她的词作,前期多写生活情趣,南渡后,多悲戚感伤身世。她的词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使南渡词坛绽放奇异的光彩。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既能品味女人的细腻、贤淑,又能领略须眉的豪放、刚毅,既有对世事的愤懑、感慨,又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

一、《词论》

宋代词坛繁荣,多种风格情调并存共竞,词的专书相继出、读本陆续问世,词作逐步得到皇家帝王的认可。苏轼以诗为词引起了词坛的争论,人们开始对词的体性、功用、特性等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晁补之、张耒、李之仪、陈师道都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顺应词学理论强调词体特性、重视词体价值的趋势,李清照基于自己的创作经验,对唐五代至北宋词学的发展进行总结,创作了《词论》。

《词论》是词学史上第一篇以史带论的词学论文,表述了李清照关于词的审美理想,维护了词的艺术体性,维护了词的传统风格。继承发展前人的经验、见解,李清照从词史的角度,着眼于北宋整个词坛,具体考察词坛名家创作倾向和特征,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别是一家”是李清照继承了苏门论词“自是一家”的菁华所提出的,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了她自己词创作的理论依据。

二、“别是一家”

“别是一家”之说是词史上首次具体论述诗词的区别,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指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具有自身独立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协音律、尚典雅、重铺叙三个方面。

《词论》中论述音律的篇幅占全部篇幅最多,李清照将词体的源头追溯到乐府声诗,以李八郎的故事来说明词跟歌唱的密切关系。之后又肯定柳永的协音律,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进一步提出词应分五音,分五声,分六律,分清浊轻重。由此可见李清照将协律视为诗词首要区别、词的最基本的特色之一,而且对词应协律的要求,有着一整套严格具体、细致入微的衡量标准。

(一)重歌词协律

李清照强调歌词协律的重要性,并且善于以音律来为抒写情意服务,能自由地加以运用、变化、创造,她的词自然生动,没有矫揉造作痕迹。她的《声声慢》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声调柔美,就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首句连14个叠字,增强了词的音乐感染力,可称为千古绝调。徐钒在《词苑丛谈》称赞她的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在充分尊重词的音乐性的前提下,李清照利用传统格律中的字音声调,对词的体制作总结。这种总结,使词的音乐性落实到了每一个字的读音上,为后来的词即使脱离演唱形式也能大致保持它独特的抒情方式奠定了基础。

李清照把词要协音律看成是词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而诗在李清照的时代之前就基本上远离了音乐。由此可见词与诗是不同的,这就是《词论》的基本内容,也是“别是一家”的基本内涵。

(二)抒真情实感

在李清照看来,词与诗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诗多言志,而词作多是抒情的。词作的内容上李清照着重真情实感的抒发,她以女性的角度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她的词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例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伤感慨的词曲,来自词人源于真实生活的感受,都是李清照坎坷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李清照没有具体阐述情致的内涵,但是她标举秦观为主情致的代表。秦观的词是“情韵兼胜”、“多婉约”,他“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如《虞美人》中“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直抒胸臆,也有的词作虽直抒胸膛而又委婉曲折。刘熙载所谓“寄直于曲”,“少游纯以温婉和平之音,荡人心魄,与屯田,东坡之使气者又不同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所说的情致是指柔情离怀、男女恋情的内容。

(三)讲浑成完整

《词论》从审美的高度对词的音乐、形式,提出作词应该强调艺术上的追求,这就对词文学有了雅的要求。李清照肯定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但“词语尘下”、格调低俗。她的很多词作都语言清丽婉转、真率自然。李清照强调的典雅是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底蕴、具有高雅精致和秀美神韵的雅,是以清新脱俗为雅。

在词的风格范畴,还要讲究浑成、意象的完整和全篇的整体美,李清照批评张先、宋祁等人的词“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创作要尚故实,但用故实要妥当圆通,李清照指出秦观少故实,黄庭坚有故实、但多疵病。此外还要用铺叙,叙事委婉。

李清照的铺叙有自己独特造诣,平叙中注重浑成、含蓄、变化。她的铺叙兼有柳词的“细密而妥溜”和周词勾勒浑化无迹的境界,讲求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叙述中不仅在“回环往复”中增加层次、波澜,而且在各种对比中,营造气氛,烘托主题。李清照写气象、事物,并非就事论事,将其具体情状及全过程展示出来,而是在描述当中体现其内心世界及个性特征。

她批评晏几道词“苦无铺叙”,这里主要说的是没有较长的篇幅,也就是没有足够铺叙的文本长度。晏几道的词主要是短词,比如《鹧鸪天》中“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只是叙事,撷取曾经的故事中的只言片语,象征性地表现自己的感性记忆,没有铺展开来描写。其次则是指没有铺展的结构。晏词着重写内心的感受,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最重要的铺叙维度常常被模糊化。铺叙要把事情置于一定的时间或空间中来写,但晏词往往是光阴易迁、境缘无实。如《临江仙》写梦后酒醒的时候思前想后,虽然有“小O初见”的故事情节,但晏几道有意将时间和空间交错闪回,意在抒情而不在叙事,故事和情怀都没有铺展开。

《词论》中要求通过铺叙使词典雅,李清照自己在词的创作中也是这样实践的。《声声慢》就是讲究铺叙的最好的例子,乍暖还寒的季节、急风袭人的傍晚,淡酒御寒浇愁,过雁旧时相识,黄花憔悴满地,细雨点点滴滴,所有这些铺叙都是为了诉说欲哭无泪的愁思。《声声慢》的价值就在于其典重、文雅的铺叙,这首词的结尾平淡寡味,如果没有前面的浓墨铺叙,就会会失去它的价值。还有《永遇乐》的铺叙也是相当的出色。

李清照在《词论》中都是通过对具体作家的评价,反映出词“别是一家”的内涵的。她通过对秦观、黄庭坚的批评,提出词在内容上要尚故实、在艺术形象上要主情致。她评张先、宋祁等“虽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表明词境要混成,要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李清照正是通过这些不同侧面的探索,才得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结论。词必须讲究音乐美、形式美和形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必须有别于诗,显出词的本质特征来。在自己的创作中,李清照也一直谨守诗与词的传统疆界。靖康之乱以后,李清照饱经痛苦,因此也有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激情,抒发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但李清照的词仍是低吟轻唱,深刻体现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

当然,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曹淑智曾在他的《评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见解》中说:“诗与词是同体而异用。”别是一家说,只强调“异用”这一方面,而忽略了“同体”的一根本特点。

“别是一家”的词论,为后来的词在脱离演唱形式也能大致保持它独特的抒情方式奠定了基础。李清照的“别”的标准,对后人认识、掌握传统词风的艺术特征、进行填词的艺术创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是文学发展到自觉阶段的表现,对后来的词坛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褚斌杰,孙崇思,荣宪宾.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123.

[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52.

[3] 晏几道.小山词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 张海鸥.论词的铺叙[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5):27-28.

上一篇:论《望断南飞雁》的男性视角 下一篇:从“自救”到“他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