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条研究

时间:2022-10-11 08:47:03

中国画线条研究

摘 要:中国画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画家们用画笔表达感情,抒绪的重要方式。新石器时期就是用线条这一媒介来表现物象。经过各个朝代的发展,直到今天。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得线条形式变得极为丰实,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传统中国画以笔墨精致,形神兼备为基础。这就使得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位置极为重要。本文试图研究中国画线条,了解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

中国画是“意象”,强调“一笔”造型,一下笔,线条要求表现物象的基本结构特征,即“型”的要求。这一笔下去,即不能单纯描摹“型”,也不能任意胡画。

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简单、最朴素的造型语言,被各种绘画所广泛使用,但是“线条”在中国画里却有着特殊的地位。早在唐朝,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中宣称;“线条着非画也”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在中国画,线条不仅起着塑造形体界定形象的作用,它还无时无刻不在表现作者的个人情绪,个性品德,修养和感情。线是中国画的灵魂。

追溯中国画线条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距离今天六千年左右的新时期时代就产生了彩绘陶器;到了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粗狂,刚健的铭纹线;青铜器铭纹线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一改昔日那种粗狂,刚健,洒脱的雄风,变成一种纤细流畅,形式“游丝”的线条,如《宴乐水陆攻站纹》;汉代的线条表达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汉代壁画中的奔驰的马;在晋朝,从顾恺之的画中可以看出线条有了极大的发展,比如他的《洛神赋图》,在唐朝,线条的功能不断扩大,此时,画家的笔下,线条流露着画家对人生的思想感悟。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和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今日,中国画线条艺术已日趋发展成熟。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对中国画线条的阐述。线条与书法的关系。《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就有论述:“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张彦远说的是中国画线条与书法用笔同法。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其表现的主体。中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书法中关于线条的理论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画线条艺术的发展。书画都是视觉艺术,都需要用笔勾线来表现功力,性情,灵魂,神韵。中国画线条表现其道理跟文字一样。山人的画为什么好?好在他三五笔就是一张画。为什么三五笔组合成一张画,博得了这么多人的喜爱?原因也在于几笔线条所传递出的笔墨,神韵,内涵非常丰富。

中国画线条是情绪的线条。是表达作者情感的,着重“意”。“意”在中国画中包括多层面含意。表示客观存在的,用线条形式所能表达的,线条本身所具有的“语意”表示作者心理感受,不同心理状态,甚至于学识修养和品德的“意气”表示客观于主观互参互化,迹化了的主观物象,介乎于”似于不似之间”的“意象”,表达作者的心境与情绪。山人以阴柔的长线,转折多变的侧锋表现自己冷峻和孤傲不拘的叛逆个性。石鲁以似刀削斧劈,掷地有声的坚硬线条表现自己不屈和宁折不弯的品德。这些例子都体现了中国画线条是情绪的线条,是可以表达作者感情的方式。

南齐谢赫的“六法”中的骨法用笔。“骨”主要指中国画中的线,是内在的形体结构。在“六法”中“骨法用笔”放在第二位,“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功力。用笔的功力自然要通过线条的“笔迹”表现。艺术家们通过线条这种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极尽可能的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并与观者产生共鸣。在艺术创作中将感情赋予那些浓淡,粗细曲直等不同形态的线条,带给观众不同的观赏体验。

线条是艺术家心迹的呈现,与艺术家内在的情感波动相适应,演绎着他们内在的气质特征,记录着情感的冲动起伏。画中的线条正是通过其外显的图像及其内蕴的审美内涵,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画面形式美感,从而使得人物画中的线条,带着强烈的感情倾述色彩,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审美意蕴。所以我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有情绪的。

中国画线条是“意象”艺术。“一笔”有质感表现,对象不同,质感不同,表现手法上也就不同,山水画中的披麻皴,米点皴,斧劈皴,花鸟中的兰叶画法,竹叶竹节画法各不相同表现出的质感自然各异。人物画中的游丝描,兰叶描,铁线描等不同的线描方法同样体现出不同物象的不同质感,举花鸟画中的兰叶画法为例,画兰叶的线条,既不同于草的柔弱,又不同竹子的刚劲,下笔时,要求笔法线条富有弹性,有刚柔相济的审美感觉。刚柔相济是中国画线条表现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画线条表现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基本要求。

描绘人物衣纹的“十八描”表现山石纹理的“十六皴”。中国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渐渐的形成了以线条来表现“物”的质感和量感的白描形式,线条的质感美成为中国画独特的程式语言。这种程式语言就是“十八描”和“十六皴”。唐代周肪的《簪花仕女图》,画中五位头顶簪花的盛装妇女,贵妇体型较胖,面部用线淡圆润,衣服用线细劲,飘逸,表现了纱衣轻而透明的量感和质感。在这种万物求理的思想环境中,原先那种以自我为观照,抒写胸中意气的表心用笔逐渐地在“常理”的口号中退位。其结果就是将那些心迹化的线条类型化,并将其总结概况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线条。

历代的中国画家由于其自身的情感经历,气质修养等因素,使其线的应用和表现上传递着画家以线寄兴达意的精神,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线的风格和个性化表现主要是历代画家通过线的不同修饰表现来实现的。这些不同的装饰表现使中国画的线更具有了自身的装饰美的内质。中国绘画的历史是用线穿起来的,中国画的线累积了中国历史文化,这些都是中国画线条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安治《中国画发展史纲要》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2] 张立辰《中国画理法讲习录》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47页。

[3] 邵琦,孙海燕《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4] 宋立达《艺术种源》金成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上一篇:非主流视角下“李约瑟之谜”的研究综述 下一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