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条的艺术精神

时间:2022-09-29 07:13:39

中国画线条的艺术精神

[摘 要]中国画的线条独具特色,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族审美特性,它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这与画家所具有的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必然影响着人的品格、修养、思维方式和精神内涵,所以他们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也各不相同,即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孕育出不同品格的线条艺术。我国绘画中的线条分为工笔性线条和写意性线条两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民族性艺术,它不仅是绘画的一种造型手段,更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根本区别于西方绘画中作为物象轮廓的界定或是追求一种视觉,亦或作为纯形式语言要素,追求其形式美感。它自身所包含的独特文化精神内涵,已超越了造型表现的基本功能,形成了具有中国品格的线条艺术。它又是基于一种精神,其境界是隐现而不是显现的。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精神层面出发,着重从中国画笔墨线条的“生命意蕴的轨迹”和“写意精神的载体”两个方面来阐述其独特的艺术性,以把握中国画线条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线条 文化底蕴 艺术精神 生命轨迹 写意精神 中国品格

线是人类表现世界的直觉符号,是东西方绘画的最初表现形式。线条艺术不是中国所独有,它贯穿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必然影响着人的品格、修养、思维方式和精神内涵,所以他们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上也各不相同,即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孕育出不同品格的线条艺术,而具有了本国的民族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独特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独特体验,独特的写意精神和笔墨审美意象,构建了有别于西方造型艺术的东方审美体系。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分为工笔性线条和写意性线条两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民族性艺术。它不仅是绘画的一种造型手段,更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它根本区别于西方绘画中作为物象轮廓的界定或是追求一种视觉,亦或作为纯形式语言要素,追求其形式美感。它自身所包含的独特文化精神内涵,已超越了造型表现的基本功能。中国画中的线条不仅讲究用笔,更注重主体内在精神的体现和对生命意志的流露。它是基于一种精神,其境界是隐现而不是显现的。这也是中国画笔墨线条精髓之所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精神层面出发,从中国画笔墨线条的“生命意蕴的轨迹”和“写意精神的载体”两个方面来阐述,以把握中国绘画线条的艺术精神。

1.表现生命意蕴的轨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美学思想三大支柱和基础的儒、道、禅等哲学思想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清末民初的著名国学家辜鸿铭说“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是:深沉、博大和质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具有这三种“精神特质”的中国人不断发展、创造的智慧结晶,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对生命的感悟。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宇宙自然不只是人类获取生存来源、满足物质需求之所,它更是人类得以生存并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中国哲学把人与无限永恒的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看作是最高的道德境界,这就是“天人合一”。中国哲学发现并界定了人的心灵,哲学对心灵的关照,形成了人对自然万物的情化。因此,在中国文化意识中,人的观念和精神同宇宙自然是相通共融的,中国画家可以托物寄情,借物喻人,感物抒怀,在自然物象中找到自己心灵和精神的安顿之所。正如易中天在《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中所说“以生命的眼光看世界,把包括从自然到艺术在内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活生生的生命体,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观,也是中国人的艺术观。”这就道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或民族根本的不同还在于作为主体的人。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国人赋予了中国画线条艺术以更强大深广的生命力量,以线条的节奏和旋律表现着生命的律动。那中国的画家为什么没有走同西方一样再现客观物象的艺术道路呢?辜鸿铭说“中国人的生活中缺乏精确性”,“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这就是说,中国人是以自己的心和情感来观察、体验世界万物,是用“心灵去思考”,与自然万物合一,在心的游离中找到了最适合表现心境的依托物――线条;而不是像西方人“用头脑或智力思考那样严格、精确”,以真实的世界万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和情感,注重细节,强调科学性,以具体细致的刻画来表现整体的精神,他们与自然不是相融的、合一的,而是一种征服。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决定了其绘画中线的单纯的造型功能,在现代绘画中或追求一种视觉,或仅作为纯形式语言要素,追求其形式美感。辜鸿铭深刻地剖析,“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灵魂的性情,”“或许中国的毛笔就可以被视作一种中国人精神的象征。”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人笔下的线条也就同样体现着中国人的这种精神。可以说,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人的品格、情感和生命的承载体,它通过“写”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格,对生命的表达决定了中国人笔下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它是带有生命意蕴的“有意味的形式”。

因此,中国绘画的线条表面看虽然是画家对物象轮廓、形貌、质地等的一种抽象概括,但它不是非生命的抽象符号,它内蕴的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与生命哲学意识。中国画家在中国哲学文化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人的自然观、宇宙观。“中国人的精神”决定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使它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中个人情感发泄。儒家思想不断地塑造着中华民族共性的人格,道、释哲学又不断地启发着个性觉悟,使中国绘画艺术不至于走向西方艺术中的自我个性膨胀。中国画追求变化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与画家的精神融为一体,在相互融合中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物象同时得到升华。所以说,中国绘画中的线条是凭借物象书写人之性灵,它是画家自我心灵轨迹的一种记录,是所表现的物象生命和画家生命的合一。比如周思聪病后所画的一系列墨荷,那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线条和淡雅的色调所构成的独特意境,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纯净、圣洁的世界……在那里,单纯的笔墨线条发展成为有更多丰富变化的笔迹,笔墨技巧与画家的心灵完全相融相应,它是画家表现那份真实情感的符号,表现内在心灵的生命轨迹。我们无不受到感染,那是她纯洁、高尚的心灵和她那安详、静谧的灵魂!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同时精神也得到了升华。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与生命情感的契合,使得自身不再受客观事物“形”的束缚,自由自在地体现着画家的主观精神世界。因此,中国绘画中的线条是充满激情的,是有生命的,又是有内在精神的。它承载着深厚的、质朴的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命体悟境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品格。中国人的“深沉、博大和质朴”的精神特质也潜移默化地融化在中国画的笔墨线条中,更使其具有了中国品格。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与西方、与日本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此。

美学大师宗自华曾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线条在中国画中已经不是一个再现的“表形”工具,而是一道表现生命意象的轨迹。

2.体现“写意精神”的载体。“写意精神”是中华美学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要求。它是建立在画家对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对自然物象深入体察之上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是一种思维意识和审美意识高度凝练的情感,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思想。用线条意象造型是写意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传统绘画从一开始就贯穿着用线表意造形这一原则。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特殊的线条语言,由于中国画线条受书法影响是经过提炼后“写”出来的,它注重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抒写人的内在心灵和精神意蕴。所以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格,而具有了承载“写意精神”的特性,同时具有了写意性。线的写意性是指画家通过艺术思维,经过主观情感和审美意念,把客观对象借助线改造为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而形成的带有主体精神的线性审美意象。中国画难也正在于此。因此,这种书写性所构成的独特的线条艺术美是一般装饰性线条艺术所不能比的,它是中国画特有的线条与生命节奏相合的视觉表现语言。这一具有写意性的线性意象往往是处于似与不似之间,是一种带有主观精神和情感的有意味的形式,是“物我兼容”的主客统一体,是从有法再到无法的更为自由的一种生命意象的表达!它超越了物象形象的束缚,追求心智、情感、笔墨自由舒放的审美升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生成这一线性审美意象的至理名言。那是画家在体察自然万物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心灵感受和生命体悟的内在境界。线的写意性即是由客观物象转向了人的内在心灵,把对生命的体验以一种心灵化的方式注入到由线条构成的“意象”中,与观者产生共鸣。

从中国历代传世名画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中国画对线形的要求不是以逼真描摹客观物象的形态为目的的,而是以使其承载一种形而上的主体精神为旨趣的。它在表现上更追求精神上的“真”,而不是形象上的真。它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应该是借助客观对象达到“写意”、“写心”的目的。也就是说,中国绘画的本质是凭借笔墨线条,注重生命“意象”的创造,以表现人的丰富的情感活动和表达人的精神情趣。它带有着更多的主观成分,它不仅仅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还代表着主观思想、情感的运动形式。正所谓“技近乎道”的表现,即超越技术本身而进入“道”的境界。因此,中国画线条是“技”与“道”的辩证统一的结合体。“气韵生动”是对中国绘画的最高要求,而对笔墨线条也不例外。其实,线条的气韵生动是和上面所说的线的生命精神是一致的。气韵之“气”,是画者与被表现物象的精神状态的呈现,即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呈现;气韵之“韵”,应该可以看作是主体精神对客观物象一种意象性的把握,而形成的有韵致的审美感受。“气韵生动”是画家生命隋感与物象生命精神合一的标志,有了对物象线性生命精神的把握,也就有了心中的“意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我们继承前人更应把握线条的艺术精神而非亦步亦趋于笔墨技法之中,更非对客观物象的精细的写实描摹。“因为形式一经摆脱模拟、写实,便使自己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便日益起着重要作用,而影响人们的感受和观念。后者又反过来促进前者的发展,使形式的规律更自由地展现,使线的特性更充分地发挥,所以说,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之根本,更是对绘画中线条的根本要求。自原始时代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正如英国学者比尼恩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人“在其连续不断的记忆里一直保留着它原始时期的经验,中国人似乎把他们早期与动物世界的友善关系从最遥远的上古一直带到了文明时代。”“原始时期的经验”应该是指原始时期“无法”状态下的直接“表意”的线造型方法,逐渐延续发展而形成中国独特的带有“写意精神”的意象,那是从有法再到无法的更为自由的一种生命意象的表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了有限的个体心灵与宇宙生命的审美交融,为中国绘画的线条艺术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超越物象的广阔的创作空间。

3.结语。中国绘画中的线条艺术在数千年的文脉传承中,逐渐形成了十八描、现代线描法和各种山水皴法等程式。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这种原来“有意味的形式”却因其重复的模仿而日益使其失去了原有活力,变成了规范化的一般形式美,即所谓的“程式化”。究其原因最终是丢失了中国绘画线条艺术所固有的与时俱进的生命精神和写意精神。周思聪说:“国画展。不爱看,老一套,似曾相识。什么原因?无非是不少作品使用了别人的语言,说了些自己并非十分想说的话,少了生命力,少了灵魂。”毋庸置疑,用笔墨线条等绘画语言表现世界、感悟生命,表现画家性灵,体现画家对宇宙人生独特的感悟、独特的思想,应该是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没有主客体生命精神的灌注永远是在重复和复制前人。因此,吴冠中在1992年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论断,抨击了当时一味玩儿笔墨而无真正价值的现象,也抨击了中国画创作中笔墨僵化、程式化的现象,而并非完全否定传统笔墨。周思聪说:“技巧并不可贵,可贵者在于心灵对技巧的创造。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美学大师宗白华说:“画家、书家、雕刻家创造了这条线(一画),使万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这就是美!这一画是带有生命律动的一画,在不同的画家手中,会各有不同,不同的修养、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线条表现,创作出来的形象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对于传统笔墨线条不能仅是表面的描摹,更应把握其艺术精神而内在的继承。

当今时代,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加之国内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画面临着走向世界。我们不能盲目崇拜西方艺术,一味追求世界一体化,甚至全盘西化,用西方思想和观念统领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而轻视或抛弃传统笔墨线条,迷失自己的本色。线条是形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重新审视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我们应寻找和发现它的独特魅力,把握其艺术精神并吸收世界各民族线条表现方面的优长,努力提升中国画笔墨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同时又具有当代文化精神内涵和生命意蕴的作品,让中国画以更鲜明的民族个性屹立于世界画坛之林!

上一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 下一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