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卫生知识论文

时间:2022-10-11 07:43:33

地震灾区卫生知识论文

1灾民卫生防疫意识薄弱,安置点易发疫病

震区是云南省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同时当地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地震影响人口数量多,22.97万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由于救援初期救灾安置任务急、准备时间短,在灾民安置过程中出现安置点位置选择不合适、灾民过于密集、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厕所等卫生设施,加之灾民缺乏卫生防疫意识,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2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保障主要措施

此次鲁甸抗震救灾,在当地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疾控中心的专家紧密配合,前后方联动,高效有序地开展了震后卫生防疫保障工作。(1)迅速响应,做好抗震救灾准备。鲁甸地震发生后,该院迅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家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形势研判,与一线抗震的疾控中心密切联动,全力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相继召开灾情研判和救援准备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紧急抽组由流调、水和食品安全、媒介生物防治等专家组成的医疗防疫专家指导组、医疗防疫救援队和整建制野战防疫队做好随时前出准备;全院积极行动,紧急筹措应急专业物资,并做好应急生产准备。(2)主动作为,深入实地,科学建言献策。地震发生后,该院迅速派出专家,携带抗震防疫物资深入抗震救灾一线,了解震区卫生防疫形势,并抽组卫勤、流行病、卫生监督、媒介生物控制、健康教育等学科的专业和技术骨干,对灾区防疫形势进行科学的快速评估,分别筛查出受灾地区和救援官兵卫生防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制订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首长机关和地方政府提供防疫决策的专业依据。深入一线的卫生防疫专家向当地的救灾官兵、防疫队员以及安置点的医疗防疫医生、志愿者和部分灾民发放卫生防病手册,进行饮水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卫生防疫知识的宣讲普及;结合CDC防疫队前期的统计数据,对灾区的水质水源和卫生防疫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快速评估,根据考察结果提出震后灾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和建议。(3)积极防范,科学防疫。在灾区医疗防疫系统被破坏、药材补充困难的情况下,迅速建立起传染病疫情快速直报体系,确定可能暴发的传染病种类,并做好相应药品器材的补充保障工作。进行科学的消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源和传播途径,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的暴发。为了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一方面对使用的水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本地区存在重金属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日常检测与监测。另一方面加强饮食饮水卫生保障:对食品原材料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快速检测,把好制作、供应关,落实餐具消毒要求;加强饮水净化消毒措施,保证饮水安全。开展发热、咳嗽、腹泻等重点症状监测,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加强灾区群众安置点等区域的厕所、垃圾点的消毒和杀虫服务,用专业知识科学界定消杀范围和药剂品种用量,确保消毒杀虫效果,又有效防止过度消杀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对灾民进行卫生防疫教育工作,使卫生防疫工作深入每个人的内心,群策群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3启示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方积极响应、迅速应对、全力支援,各级有关部门在吸取了汶川、玉树、芦山等地抗震救灾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措施。根据本次抗震救灾的实践,结合我院参与历次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经验,提出做好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3点启示。(1)震后迅速开展地震灾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依托全国各地和各级疾控中心疾病监测和医学情报机构,监测灾情进展情况和地震灾区疫病信息,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赶赴一线,重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分析,掌握医疗卫生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情况,科学制定现场防控处置整体方案,指导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2)采取综合防控策略、突出卫生防疫重点。借鉴我国近年执行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救援的成功经验,按照“综合防控”的基本策略,重点加强消化道、呼吸道、虫媒和动物疫源性等传染病的监测预防以及水源化学污染监测,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和救援部队的卫生防病宣教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着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准备。(3)尽早部署卫生防疫物资的应急储备。地震发生后,前期现场救援工作重点分2个阶段,依次是人员救治阶段和临时安置阶段。进入第2个阶段后,受灾群众和救援部队对蚊虫驱避剂、饮水消毒剂、疫苗等卫生防疫物资需求大为增加,考虑到这些卫生防疫物资的生产和筹措需要一定周期,应提前做好应急生产和筹措准备工作,以保障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

作者:孙宇 邱志刚 张珂 董罡 王晓明 毛军文 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

上一篇:卫生监督与卫生知识论文 下一篇:船艇卫生防疫与卫生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