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材质创新设计现状论文

时间:2022-10-11 06:51:41

我国服装材质创新设计现状论文

一、我国服装材质创新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服装年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的1/7,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4。我国服装出口中有一半属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每年进口面料约60亿美元,出口服装国产面料自给率较低,仅45.18%,而且内外销服装采用进口面料的比重逐年增长。现代的中国服装,虽然产量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低附加值、高劳动强度、恶性竞争等隐患,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支优秀的设计队伍和一种品牌营销氛围,导致服装材质与服装设计的脱节或不平衡发展。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观念抑制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1.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980年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其间的设计基础课程,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而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距离,往往忽视了设计的创意所在。

2.部分教师和学生过分夸大服装设计的艺术性

正如贾京生说:“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至今还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理念中不能自拔。”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术大师、展示艺术才华的教育,于是乐此不疲地热衷于各类大赛,渴望着“一举成名”。

3.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一,由于服装教育的历史原因,有很多老师都是从纯艺术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转行而来,有的是在艺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但对其他领域的人文和科技知识背景不熟;有的虽有相关的人文和科技知识积累,但对服装本身的艺术性不屑一顾。这两种倾向均可能导致老师教学心态出现偏差,从而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

第二,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生的整体数量在不断增长,而真正从小立志于艺术设计的学生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因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滑。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都是将服装材料课和服装设计课严格区分开来的,服装材料课重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研究,课时量很少,理论性强;而服装设计课重视款式,尤其是造型设计的外观效应,课时量很多,导致学生和老师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四,由于种种原因,服装面料设计师的队伍已严重萎缩,他们的地位与服装设计师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造成大量人才外流,而各类院校因为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乐观便纷纷停招或撤消面料设计专业,或将其并入服装设计专业,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因为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而较难在第一线胜任面料设计工作,面料设计人才出现空前的断层。

(二)淡漠服装品牌意识造成与市场的脱节

1.我国的服装设计师在构思材质设计时,很少有人去真正地体会生活、体会历史,而是闭门造车,寻求虚无缥缈的设计灵感。一方面,现在的高校由于扩招,经费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原有的采风、实习都被各种理论课所代替;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市场节奏的拖动,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做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和调查,设计构思来源只能是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观察和推理,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现在国内的服装品牌也很多,虽然有一些设计师能把握市场的脉搏,设计出既能体现自己的理念,同时又能体贴消费群体心情的作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有许多作品和品牌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压力下,缺乏认真思考、缺乏仔细的调查、缺乏自己的个性,不具备和其他优势产品竞争的实力。

3.配额制的取消,让中国的纺织品与其他国家共同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由于利益集团过于强调利益得失,造成中国纺织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无品牌服装或贴牌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优势领域,档次不高,价格低廉。因此,服装业缺乏优秀的服装研究开发能力及对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意识。

(三)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了设计潜力的局限

现代的设计与科技的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我国的面料生产尽管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新型化学纤维、天然纤维的再生,新型整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电脑设计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寻找新的设计灵感提供了更灵活、更丰富的设计平台和手段,但我国服装设计师的理工基础普遍较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设计舞台,而擅长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又往往缺乏对时尚的审美能力。

二、现状的改进及构想

(一)以素质教育为源头,改进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以往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设计的平台上,拿知识经济的标尺去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1.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调整课程体系和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2.重视服装专业人才感觉的敏锐性

作为设计师要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千姿百态的服装形态中适时敏锐地提取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学会分析不同服装各自的特色,理解其独到之处。培养设计师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极为敏锐的嗅觉,在浩瀚繁杂的信息海洋中抽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需有一双能操纵现代化设计工具的双手;在确定设计构思时应具备前瞻性的市场眼光。

3.加强《服装材料学》教材的编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服装材料学》基本上仍属于《纺织材料学》框架结构,从纤维、纱线到织物,以结构与性能为主体,而在结合服装、服饰等专业特点的深度上显得单薄。因此,如何与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服用性能、市场预测、流行色等有机结合,改变目前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现象,应是21世纪《服装材料学》教材编写的重要课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服装材质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

综观近50年内我国服装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我国服装生产和出口连续名列世界首位,又是世界最大服装消费国,其中服装材料中的纺织印染制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是“以量取胜”的服装出口大国,同时存在低档面料出口、高档面料进口的现实,客观上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服装设计师重视面料的表观再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师重视面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再设计”,没有将服装材质设计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很少有合二为一的思想。在此笔者呼吁,在设计院校中要尽快恢复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完善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在重视服装设计的同时,必须一视同仁地提高纺织品设计师的地位,逐渐恢复、壮大他们的队伍。

(三)借助科学、艺术、技术的联盟为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提供平台

1.借助计算机智能模拟创作系统,可进行服装材质视觉风格的创新设计,它速度快,修改方便、容易,能利用“文件库”“工具箱”中的各种素材及技法进行处理,可以启发、丰富设计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配色效果好,可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技术、物质保证。设计师可在图案、色彩、肌理的处理、创新方面开创无限广阔、自由的新天地。

2.网络的普及为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奠定基础,设计者可从网上获得各种资料与信息而丰富自己的设计灵感,还可以把某些作品发到网上,与网友交流创作,这种互动式、共享式的交流方式活跃了创作的源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一举多得。

3.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艺术,在总体原则上,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在服装材质异变的创新设计中,以中西方艺术历史为资料背景,设计师对空间造型艺术、色彩搭配艺术、图像的感知艺术等的领悟能力不同,就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奠定它的创新性。

4.手工艺成为服装材质再设计的要点,在后工业时代,对批量化、规格化、非个性产品的厌倦,使人们重新呼吁设计的人文精神和高情感价值回归。现代人对手工工艺的渴望,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需求。约翰·加利亚诺说:“在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有一股力量驱使人们转身追求手工细节和工艺手艺。”作为迪奥高级时装的首席设计师,他为该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在手工裁剪、手工缝制、手工修改的流程外,又在面料上追加各种装饰细节,精雕细刻,耗工费时,为服装设计增添了神奇性和魅力,并增加精神文化的价值,显现出另一种服装设计理念。

三、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中的几个代表性方向

21世纪的服装材质是随着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而发展的,“以人为本”是其设计宗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审美的要求,对服装材质的讲究程度也越来越高。综观国内外服装材质设计的现状和国际贸易的运行趋势,我国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的代表性方向有这样一些特点:自然化、艺术化、多样化、仿制化、轻薄化、功能化、环保化。

结语

材质创新是现代服装艺术中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传达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哲理、一种理念、一种潜在意识。科技的发展和现代艺术的流行与交融,为材质创新提供了创造源泉。材质创新设计方法引导着未来服装设计的方向和趋势。现代服装设计,已从以往追求款式的多变转变为追求面料的个性风格。服装的流行、服装的造型都将以面料为先导而发展变化,使用创新面料是提高服装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服装面料的创新设计已成为当今服装设计的关键,谁能把握准确、应用到位,谁的产品就能领先于世,创造新时代的服装风范。意大利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迪奥服装公司首席设计师费雷于2001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服装博览会服装论坛上曾说:“目前以及在不远的将来,服装在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款式设计上开发的领域将越来越窄,而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是将新材料的开发、不同面料的组合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新意的时装。”

内容摘要:文章较深入地揭示我国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对影响我国设计水平的传统观念抑制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淡漠服装品牌意识造成与市场的脱节、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了设计潜力的局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国内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的现状,以素质教育为源头,提出了改进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种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把服装材质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借助科学、艺术、技术的联盟为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提供平台等方案。最后提出了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中的几个代表性方向。

关键词:服装材质创新设计现状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国联主编.服装新材料,中国纺织出版社

[2]陈燕琳,刘君编著.时装材质设计,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服装设计与工程编写组.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出版社

[4]朱松文编著.服装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5](英)凯瑟琳·麦凯维,詹莱茵·玛斯罗.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中国纺织出版社

上一篇:艺术造型基础分析论文 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