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成功瘦身

时间:2022-10-11 06:31:0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成功瘦身

日前,境外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开研究报告称“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9000亿美元”,虽然随后这家会计师事务所撤回了报告,并公开向中国银行业道歉,但这一荒谬的说法仍遭到央行的严正驳斥。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权威数据,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第一季度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3124.7亿元人民币,比年初下降137.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下降至9.8%,首次降至一位数,实现历史性突破。

与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权威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严格审计后得出的数据,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41%、3.84%、4.69%和2.37%,并且提足了相应的风险拨备。这几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国商业银行出具的审计报告,全部是“无保留”意见,也就是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不良贷款等数据是得到会计师事务所认可的。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降”趋势,得益于金融生态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多年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济环境。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对金融业改革、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包括整顿金融秩序、改革金融体制、加强金融监管、扩大对外开放、处理不良资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改进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制度、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等。因此,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开放有序推进,成效显著,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资产质量逐步改善,资本充足率与财务效益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还有效化解了因历史原因形成的风险,保持了金融稳定。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对于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热情很高,诸如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美国运通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入股我国的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交行、建行在香港上市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一事实也足以说明我国银行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它们的经营效率和资产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摘自2006年5月16日《金融时报》)

上一篇:从加息效应看货币政策体系 下一篇:农民到底怕什么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