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学语文能力培养初探

时间:2022-10-11 06:16:34

初中生自学语文能力培养初探

【摘 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在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中至关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呼唤多功能人才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此 重要,那么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 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 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培养自学能力固然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但仅有科学的方法而无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够的。学习语文,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非花九 牛二虎之力不可。做老师的总喜欢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学生,用"悬梁刺股","磨棒成针"等故事来启发学生。这当然也有必要,但是,道理讲了一大堆,故事讲了一大串,一些学生仍"苦"不起来,始终学不进去。此时,我们就要了解青少年的特点,把他 们从"乐嬉游"引导到乐学习上来,使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我们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绝不是说可以撇开 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而一味地说笑话,耍滑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不断地获得新的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处于好景在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遇到难题也非攻克它不可。这就是"不教"的开始了。

三、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 ,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手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取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四、严格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

拳师教徒弟,要让 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取得"习之功"。要得到"习之功",就不能乱来一气,胡练一通,而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既要严,也要有序,出得精巧,以精胜多,循序渐进,还要求实,讲究实际效益。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化知为能,达到"不复需教,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综上所述,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始终存在着两个侧面,而学生是主要方面,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什么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严格训练都会重蹈旧辙,走回"灌注式"教学的老路上去,培养自学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语文价值的体现。

上一篇:Matlab电气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教学改革中的应...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