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南方气荒

时间:2022-10-11 06:13:59

摘要:对南方冬季气温突降造成的大规模天然气停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极端天气导致南方天然气供应紧张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实质反映出现有能源供给形式已经跟不上当前经济的发展步伐。并从上游的资源开发、中游储气市场的开放、下游供气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气价的制定和用气市场的需求侧管理等角度出发阐明了如何调整现有供应机制,并以浙江省天然气应用情况为例,提出了解决突发气荒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气荒;气价;需求侧管理;供需平衡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132-02

引言

2009年第一场雪并不是比以往来的晚一些,而是让等在加气站门外的出租车队伍越排越长。这就是2009年南方降温后出现的气荒现象。由于供气紧张,武汉、重庆、杭州等地区出现大规模气荒,仅浙江杭州就有1/3的城区居民用气受到了影响。为了优先确保居民用气,杭州市针对工业用户采取了紧急措施,从11月13日至11月18日已关停44家企业,并对所有娱乐场所,如:游泳场馆,停止供应天然气。与此同时国内天然气的批发价格也在半个月之内平均每吨暴涨500元~700元。

一、存在的问题

而面对突来的气荒,除了限供、停工保民等暂时性的措施外,我们更应透过现象看清事件的实质,从根本上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在本次南方大规模的气荒中至少暴露出以下两大问题:

1.能源供应现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南方突现的气荒,国内石油企业给出的回应是:目前天然气产量上已经达到技术能力的上线,面对下游巨大的市场需求,无法供应更多。这一解释似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却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上游开采力度不够,产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经济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一方面,油气产业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战略性特点,行政门槛过高,造成国内该领域勘探主体单一,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国际石油企业难以进入,另一方面,国内石油企业目前的技术力量可能已经到达上线水平,仅依靠增加投入来推动生产,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需求的增长。(2)设计落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3)能源垄断经营模式不仅让能源供给市场缺乏活力,而且巨大的前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给运营企业增加了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拉长了企业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进而削弱了企业在建设和维护方面的积极性,以储气库为例,因储气基建投入大而利润较低,以致中上游企业始终没有把其作为重点业务进行建设,相反削减这反面的硬件投入,因此在出现气荒后,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予以应对。

2.气价偏低。在本次南方气荒的同时也折射出另外一个问题:气价偏低。虽然气价问题并不是本次气荒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气价与国外进口气价存在较大的价差,以武汉、杭州、上海为例,武汉的管道天然气价格:民用气为2.3元/立方米,普通工业用气价格2.63 元/立方米,大工业用气价格2.026 元/立方米,发电用气价格1.826 元/立方米,压缩天然气(CNG)3.35元/立方米;杭州居民用气每户2.4元/立方米,工业用气平均3.45元/立方米,发电用气平均价格1.94元/立方米,CNG2.01元/立方米;上海民用气平均2.5元/立方米;①而高于国内其他气价的“川气东输”出厂价为1.28元/立方米,仅比西气东输一线贵了0.48元/立方米,据预测川气到达上海门站时的成本价仅为每立方米3元多。②与之对应的海外气源,2008年6月中海油与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LNG购销协议,折算到岸价就已达到3元多/立方米,几乎是现在广东大鹏所接收LNG价格的2倍左右,可见目前国内天然气价远低于国际价格,而面对全球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趋势,国内资源价格过低的现状也成为制约天然气等相关能源工业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建议和对策

针对以上暴露出的问题,我认为,解决不仅需要靠身处其中的企业拿出大智慧,而且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和协调,并且更需要与企业积极配合,良性互动。

1.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供气不足的问题。本次气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我认为,首先,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适当降低上游开发企业的准入门槛,允许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开采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国内,参与国内油气项目的投资建设,更好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升国内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产量。其次,应适当地开放地下储气库市场,让更多的企业可以进入储气市场,参与储气库的建设和经营服务。例如:是否可以通过类似BOT的融资方式,在政府的监督下融资、建设并经营。

2.加强需求侧管理,合理调整气价,加快引进外部资源的步伐。针对国内外气价倒挂的情况,我认为可以参考近期所提出的阶梯电价方案,在天然气定价方面可根据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应用要求实行阶梯气价。在确保民用气的前提下,对市场中的工业用户按照供气的安全等级、气量、气质等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服务价格,以区别供气;另外可考虑按不同的用气时间段,制定峰谷气价,对工业用户在用气时间上进行管理和指导,调整用户的用气时间、用气数量,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出发协调天然气供求关系。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以合同容量系数来指导用气价格,事先通过用户上报的计划确定各用户的合同容量系数,如果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超出了计划量,那么合同容量系数以外的用气量则按高出合同价格进行计价,通过这种需求侧管理办法,指导用户用气,间接调整天然气供求关系。

另一方面应该加快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缓解供求矛盾,以浙江杭州为例,13―18日共停供44家工业用户,限供6家。不少企业采取以油代气的方式确保生产,还有不少企业去省外购买高价CNG来解决限供的问题。造成供应如此紧张的原因,一则是浙江省是“西气东输”末站,工程沿线各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巨大,以致浙江省日接气最高时期仅有600万余方,而省内天然气的用气量,仅仅杭州市一处城市燃气的日供应就已经达到140万余方,计划的供气量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二则是浙江省除“西气东输”一线和其他小量气源外,省内缺乏供气资源,气量不足,这也是发生气荒的原因之一。

面对如此紧张的供需形势,由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所承担,预计2010年1月前完成的“川气东送”杭嘉线工程,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杭州市及省内其他地区天然气供求矛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仅靠“西气东输”送气的紧张局面,与此同时海上的LNG项目和“西气东输”的二线工程也在浙江省内开展建设,预计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浙江省内气量不足的问题。

3.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规范市场竞争,更好地支持经济建设。本次气荒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下游供气市场发展过快增长,以杭州为例,2007年“西气东输”向省管网平均日供气为480万方左右,而杭州市城市燃气(港华燃气)向下游用户平均日供气仅60万方,发展到2009年“西气东输”向省管网平均日供气仍然维持在480万,最高日供气仅600万方左右,而杭州城市燃气日售气则已经超过140万方,增幅超过130%,并且在高峰期仍存在40万方每日的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下游用户发展过快,在上游气量并无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为抢占下游市场份额,供气企业让用户分担了潜在的风险。

(1)政府应建立相关的市场监督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关于水、电、气等特殊行业市场竞争的规章条例,并建立市场监督机构,监督市场参与者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引导企业合理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2)加强运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下游企业的准入门槛。针对经营范围的特殊性,对下游的供给企业,应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提高相应的要求,提高水、电、气等行业的准入门槛。这样有利于防止企业为追逐利益,盲目扎堆,也有利于确保进入行业的企业有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督、监管机制,对进入的企业进行定期考核,引导市场向着健康有序的目标发展。(3)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天然气下游市场存在的圈地现象进行有效引导,协调气量供应,绝不盲目发展。一方面,应从下游用户企业着手,调整产业结构,防止经济过热,企业盲目扎堆,产能过剩的情况发生,间接缓解用气压力;另一方面,应积极配合相关的政策,出台相应的反垄断法案,从上游、中游输供气企业入手,规范市场秩序,避免上中游企业凭借手中资源优势和政府的支持向下兼并,造成垂直一体化甚至是行业寡头的产生。

总结

纵观本次南方气荒,我们也不难发现,天然气产业只有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整个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而政府在整个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于解决国内的气荒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系统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应用价格杠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强需求侧管理,正确引导市场消费,形成合理的用气结构。

参考文献:

[1]焦岳红,胡晶.中国电力市场电价体系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0).

[2]郭海涛.中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及改革目标研究[J].价格月刊,2008,(5).

[3]董浩平,徐丽萍.煤炭――电力价格联动与过渡性管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4]林伯强.阶梯电价应当是居民电价改革的突破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7-06.

[5]章崎平.天然气价格变化趋势及管输天然气的备用气源[J].煤气与热力,2007,(4).

[6]徐平,张涛,孙晓惠.建立天然气储备,实现油气储备多样化[J].未来与发展,2007,(12).

[7]陈茂泉.浅析天然气价格调整对下游市场的影响[J].天然气经济,2006,(6).

[8]张楠.高价进口打击需求 华南液化天然气困局难解[EB/OL].中证网,2009-08-25.

上一篇:宏观经济走势及天津发展特点分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