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05:41:01

任务驱动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积极响应。教师通过合理设置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物理教学的学习效果。本文从物理教学现存问题出发,对任务驱动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物理教学;主体性

任务驱动法是指通过以任务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任务来实现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布置一个相对较完整的任务并让学生去完成,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获取相应知识的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布置的任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与相应的知识点以及实际的经营活动、生产过程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一个任务活动为中心,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明确任务主要涉及到哪些新的知识点,哪些旧的知识点,并且进行新旧知识点的结合,在问题解答的驱动下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潜能,最终在任务完成之时,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形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选用不适当的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第一工具,一本好的教材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创作水平,但是在很多中学物理学习中,将分数、高考等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一切教材内容都是以高考考点为核心,大部分学校都习惯沿用同一教材进行钻研,完全跟不上新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点内容也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同当今热点时事相结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仅仅局限在某一知识点,而不能举一反三。

(2)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方式是为物理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以物理具体教学内容为手段的。其中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与学相结合的方法。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理科性质比较强的学科,其重点应是在其创新性与实践性。但是很多学校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物理知识点的创新性与实践性。

不能把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的机器人,用来进行知识点的复制。而要以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新性与探索性。在教学方式的使用时,也要以增加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创新性为首要原则。为了响应现代教育理念,很多中学开始对中学物理教学进行改革,大面积的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但是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建立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教学改革,那么对新教学方法的使用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改革,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方式。

二、任务驱动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学生能实践的小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是在开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或任务必须是建立在合理情境上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出具体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对任务情境的设置,不能凭空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且教师要把握住提出问题的时机。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进行反复实验去验证或得出结论,最后学生自行进行总结或是知识的拓展与迁移,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点拨精讲。在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探讨与合作学习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后,教师要适当的对学生错误的或是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分析。要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并鼓励学生对自身实验过程中的知识点运用与总结进行反思。对难度较强或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精讲。激励学生在现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并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与荣誉感。

(3)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学生自行初探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研究与讨论,对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教师在提出问题或是布置任务之后,可以将观点比较一致的学生安排一组进行实验讨论,以方便学生对问题任务进行较一致的分析,迅速形成解决方案与知识点总结。从某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促进其对分散信息的整理与归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讨论,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可以让小组分组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与解决方案。教师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点评。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与实践性,也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表示激励。

(4)强化训练。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进行实践操作验证其准确性,加强训练,巩固知识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实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规律比较法,教师设计全方方位、多方面的多种任务,让学生去对比或联系相关的物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概念迁移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

参考文献:

[1]李玉香.利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0(15)

[2]丁向阳.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孙金林.如何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J].新课程,2011(02)

[4]侯新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

作者简介:

杨飞,1995年2月1日,汉族,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本科。

上一篇:生物学学法浅谈 下一篇:例谈小学心理健康课堂如何“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