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初探

时间:2022-10-10 11:17:59

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初探

【摘 要】导学案是教师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我校教学模式研究的方向。语文教师设计导学案、利用导学案导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其特殊的人文性,设计时要遵循其原则和特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参与意识和资助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真正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我校深入开展了以学生为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变革学习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学校推行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积极响应了这一项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导学案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导学案在课堂中的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根据导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先学后教、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导学案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它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学”,“导”就是引导、指导;“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要求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案”――设计的方案来完成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导学案担任了重要的引领者的身份,让孩子们从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寻找一条捷径。

语文学科注重积累、品味、感受、体验与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课型的文章,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设计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体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二、导学案的意义及价值

通过导学案的编制,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平台,为学生提供依托教材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让学生在其指导下,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成绩,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导学案编制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导学案是教案和学案的有机结合。它突出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思路,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使导和学有机地结合,从而使新课程改革所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以真正的实现。

三、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1.语文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指导性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导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的学科特色,在导学案设计中,应根据所学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4)人性化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的学生从导学案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感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学案

导学案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案导学是以教案为载体,引领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展能力。三是问题或任务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使优秀生从学案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有所得。结合上述问题要求,笔者认为设计导学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符合一节课导学重难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来,引导学生掌握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要有适量的容量。导学案的内容要精选,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难点是指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解答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的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的。关键点是指理解、掌握某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突破口,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桥梁。这样,在设计导学案时就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容量上得到控制,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获得了。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主要是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偶尔兼顾之前所学。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专门拿出具体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实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让学生明白采取这些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4)考虑教材的优势和优化教材作用。比如,许多文章注释没有作家作品和创作背景的详细资料,而这些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帮助,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可作适当补充,让学生自主了解学习,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5)融会荟萃。根据课时内容,自然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增添,与教材文本串联,与不同的版本教材比较,整合学科之间资源,汲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增强导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经过近两年的“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导学案的不断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辉.导学案之思与辩[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

[2]《导学案教学模式初探》.(《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12期).

[3]周彩丽.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J].学科建设,2012(07).

上一篇:小学数学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下一篇:如何激发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