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魂 第7期

时间:2022-10-10 10:00:51

文化是魂 第7期

每学期期末,学校都要评选优秀教师,采用教师直接投票的方法,谁的票数多,谁就胜出。后勤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为了防止后勤人员全部落选,学校要求教师填写名单的时候,至少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后勤人员。当然,学校行政会议对教师的投票结果也要审议,但是一般不会有什么变动,那些工作负责、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都会当选,教师的投票很公正,和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是一致的。其他优秀,如,优秀班主任、优秀值周员、优秀教研组长等根据学校相关的考核制度进行。评优结果公布出来,教师也没有什么异议,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结果。我也一直认为,教师成为评优的主体,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么多教师的眼睛是不会看错的。

有一次,同另一位校长闲聊,他问起了学校评选优秀的事情,我就如实做了叙述。没想到,却引发了他的感慨,道出了自己一肚子的苦水。他说,一提起评优,他就心烦意乱,本来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事情,可总是不能如愿,结果一公布,各种矛盾产生接踵而来,一些教师的积极性反倒受到了影响。原来,他们学校的优秀一直由学校班子会议确定,虽然从师德到业务,还有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硬性条件,可是因为角度不同,班子成员对于提名教师的认识存在差异,也不排除有些人出于私心杂念随意提名,其他成员又不好意思说什么,还要考虑年龄、职称等情况,又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个评优会,总是要开上半天。

我问,为什么不让教师参与评优呢?这位校长说,学校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办法,也曾经尝试过,结果教师和学校班子都不认可。原来,学校里一直存在着一些小团体,以个别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为核心,这些小团体明争暗斗,一到评优的时候矛盾就激化了,虽然表面上都不说什么,私下里却不停地做工作,想把自己认可的教师评选进去,到了最后,评优结果也就变味了,一些真正能力强、业绩好的教师被排除在外,很多教师对此意见很大。最后,就一直由学校领导来确定优秀教师了。

从评优这件事情看来,学校情况不同,工作方法就有了区别,就连结果也是大相径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非是学校不够重视,不是学校不愿意放权给教师,也不是学校的制度不够完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排除了制度、管理这些因素之后,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教师群体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第一所学校中,教师崇尚的是专业能力,谁的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谁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传统。而在第二所学校,失去引导的非正式团体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已经介入学校管理,造成了学校工作的被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依靠专业能力立身,而是想方设法寻找小团体的保护,到处拉帮结派,这种庸俗文化成了教师文化主流,这种文化已经无法支撑学校的发展,只能帮倒忙。

评优只是一个侧影,学校很多工作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就有了丰富的意蕴。一节内容相同的课程,经过不同教师的演绎,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教学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的性格、言行、修养、方法,以及根据自己理解对知识的阐述和延伸,这些因子隐藏于课堂教学知识的背后,看似平淡无奇,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比那些纯粹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很多学生在若干年后回想起他的某一位老师,绝不是因为老师教给了他某个知识,而总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比如,课堂上的一件趣事,教学中的一个精彩瞬间,对学生一次细微的关怀。这些,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的层面,形成了教师教学中不同的“风格”,已经成了一种教学的文化。“名师可仿不可学”“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影响”,这些常识印证了教学过程中文化现象的存在。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教师的课堂,如果只是从技术和制度层面进行管理,缺乏文化的引导,总是欲速则不达,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实,学校大都如此,如果从制度上去考量,都有很丰富的内容,经过上级部门无数次的检查、督导,经过学校的反复实践,其完备性不言而喻,学校之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如果从管理过程去分析,很多学校的管理不可谓不细致,不可谓不严厉,不可谓不科学。但是,完善的制度与严格的管理并不一定能带来学校的繁荣,表面看起来井然有序,其实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教师毫无幸福感,学生没有快乐感,学校成了师生都想尽快逃离的“炼狱”,这样的学校办不出理想的教育,是因为学校缺少了灵魂,没有了文化之魂。至于楼房是否高大,设施是否精良,这些更是属于教育的东西,不能构成衡量教育内核的标准。学校与学校的差别就在于文化的差别。从浙江的春晖中学,到江苏的行知学校,再到天津的南开中学,这些学校曾被誉为中国名校,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都是因为其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的获得既有某种特殊的际遇,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说到学校制度的局限性,并不是要把制度与文化对立起来,恰恰相反,学校文化的形成很多时候要依赖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强化,引导,最终形成一种传统,积淀成为文化。因为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缓慢的,那些健康文化更是如此,所以,有时候我们过分相信制度的力量,过分依赖制度去进行管理,将制度的形成与遵守视为最高境界,这个时候无疑对文化成了一种摧残,失“魂”落魄,这种没“文化”的管理更值得反思。

(作者单位:陕西眉县常兴中学)

上一篇:职校校长:社会活动家+经理+校长 下一篇:关于选用“把关教师”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