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时间:2022-10-10 09:51:27

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摘要:国内生产总值常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高低又受到不同产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三次产业等指标与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分析,进而对各个省区市三次产业及财政收支情况的相关经济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相似性进行分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层级聚类;各省区市;国内生产总值

一、引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同时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因此,分析各个省区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及财政、人口等指标的相关性,在分析中对促进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根据《2009年全国统计年鉴》的相关资料,采用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及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人口总量、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进行聚类分析,给全国各个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客观的分类。通过对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生产总值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36、0.991和0.966,生产总值与人口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777,与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19,与财政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935。从相关系数上来看,与生产总值强相关的变量有二、三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显示出弱相关。因此,对我国各个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分类。

二、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了衰退时期。

图1和图2表明,广东、山东和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其他省区市相比遥遥领先。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分析,若把全国各省区市分为五类,则第一类包括:广东;第二类包括:江苏、山东;第三类包括:河北、浙江、河南;第四类包括:天津、山西、内蒙古、江西、吉林、广西、海南、重庆、云南、贵州、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第五类包括: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四川。

若分为四类,则第一类包括:广东、山东、江苏;第二类包括:河北、浙江、河南;第三类包括:天津、山西、内蒙古、江西、吉林、广西、海南、重庆、云南、贵州、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第四类包括: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从图1和图2分析得出:从总量上比较,仅能得出单纯的总量指标,并不能反映出经济内在结构。

三、从各产业增加值角度分析

一般来说,最有说服力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了。但是,国内生产总值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比如无法衡量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无法衡量人们因为爱好不同,同一件商品产生的效用不同等等。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的多少密切相关,比如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远比瑞士多,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远不如瑞士,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也远远落后于瑞士。因此,在对全国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的时候,不仅从总体生产总值的角度分析,也应从产业分析等其他的角度分类。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最著名的就是“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律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从低到高的,主要体现在就业人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上升。因此,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其所占的比例。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越发达,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第一产业的比重越低。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江苏、山东和广东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优势。从各产业结构角度分析,若把全国各省区市分为五类,则第一类包括:广东;第二类包括:山东和江苏;第三类包括:河北、上海、浙江、河南;第五类仅包括北京,第四类包括其余各省区市。若分为四类,则第一类包括:江苏、广东和山东;第二类包括:上海、浙江、河北、河南;第四类仅包括北京,第三类包括其余各省区市。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东、江苏和山东无论从经济总量角度还是从经济结构角度,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次是其它处于东南沿海的省区市,最后是地处西部的省区市。总体看来,东部经济优于西部经济。这与我国上世纪优先发展西部和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有莫大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和东部省区市要支持西部省区的发展;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强调科技创新,以此来促进产业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促进农业发展,作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编委会.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林杰斌.SPSS12――统计建模与应用实物[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四八团水利中心)

上一篇:浅议农夫山泉长沙分公司的终端客户关系管理 下一篇:土地征用中政府自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