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案例点评

时间:2022-10-10 09:39:57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案例点评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阵发性胸痛半年。快走时出现胸骨后、手掌大小,伴咽部紧缩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分钟后缓解,间断性胸背部闷痛、气短,持续时间较长。高血压10余年,最高180/120 mm Hg,现服复方降压片2片,3次/日,否认糖尿病等病史。吸烟20年,20支/日,饮酒少量。BP 150/100 mm Hg,心率 88次/分。心电图大致正常;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运动至Bruce 2级时,V1~4导联ST段下斜型下降0.1~0.3 mV。腰围92 cm,BMI 26.3。空腹血糖5.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2 mmol/L,HbA1c 7.2%。血LDL-C 130 mg/dl,TG 170 mg/dl,HDL-C 35 mg/dl。

诊断: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治疗: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辛伐他汀40 mg,每晚睡前1次;美托洛尔25 mg,3次/日;替米沙坦80 mg,1次/日;双氢克尿噻12.5 mg,1次/日;尼群地平10 mg,3次/日;消心痛15 mg,3次/日;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日。配合改善生活方式。1周后,血压130/82 mm Hg,心率64次/分,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4周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少,且复查平板运动试验,虽仍呈阳性,但在Bruce 3级达到终点,V1~4的ST段水平压低0.1 mV,可见前壁缺血的程度减轻,并且引发缺血的阈值提高。血LDL-C 80 mg/dl,TG 150 mg/dl,HDL-C 40 mg/dl。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LAD中段60%狭窄,RCA 60%狭窄,未放置支架,继续进行”ABCDE”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专家点评

该患者为典型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的病人,从临床症状便可确立初步诊断,后经运动试验及冠造确诊。但同时合并不典型胸背部闷痛、气短,可能属于植物神经紊乱性或者胸痹证。

又因为该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故可用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其冠状动脉缺血的“罪犯血管”为LAD,及其缺血程度和耐受性,引发缺血的阈值为Bruce 2级。

因该患者为极高危病人,故用他汀类药物调脂,首先使LDL-C达标(<2.0 mmol/L),其次使TG(<1.7 mmol/L)和HDL-C(>1.03 mmol/L)全面达标。

对于所合并的代谢综合征,主要防治措施在于改善生活方式,使血糖达标(<6.1 mmol/L),体重减轻,并与药物配合使血脂及生活方式全面达标。

替米沙坦、尼群地平及美托洛尔,既降血压又降心率至达标水平,合用起效较快的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并最大限度地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治疗心绞痛。

而且,合用了通过美国FDA二期试验已证实其抗心肌缺血疗效较好的复方丹参滴丸,一方面加强抗心绞痛的疗效,另一方面协同改善胸痹症状,“真假”胸闷痛共治。

提高用药效率,一药多效,如替米沙坦可同时降压、改善左心室重构以及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尼群地平及美托洛尔,既抗心绞痛又降血压,而且均有改善冠心病长期预后的临床证据。

一般情况下,稳定性心绞痛的稳定性病变,尤其狭窄程度不太严重(<75%)且非近端病变,不主张积极放置支架,可尽量使用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运动试验来评估心肌缺血的发展情况。

若心绞痛变为不稳定时,或者突发心肌梗死时,应该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急诊或择期的PCI支架术。

术后应坚持长期规范的药物防治及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社区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急诊急救 下一篇: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2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