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新生儿卡介苗注射法对接种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10-10 07:00:21

摘 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卡介苗皮内注射两种不同方法,采取不同方式进针,对接种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5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式的方法进行接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接种。结果:观察组发生菌苗外溢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接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生儿 卡介苗 接种 皮内注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2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08年8月新生儿205例,其中男婴128例,女婴77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顺产75例,剖宫产30例,胎龄39.12±1.38周,新生儿体重3078±330.24g,出生至注射时间平均12.23±4.26小时;对照组顺产65例,剖宫产30例,胎龄38.12±1.12周,新生儿体重3178±130.24g,出生至注射时间11.93±4.26小时。

方法:均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预防接种证的产科护士完成接种并评价。

注射方法:干冻卡介苗,用内附的灭菌注射用水0.5ml稀释(5人份),放置约1分种后摇动安瓶,并用注射器来回抽吸数次,使之充分溶解,抽取0.1ml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作皮内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接种方法[1];观察组与常规注射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接种前,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放在接种部位的上下方,拇指、食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移动,然后向内提起皮肤捏紧,手腕部压在新生儿肘关节上,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从皮肤捏紧处中心点进针,进针时针尖稍向下压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确定在皮内后松开左手,右手固定针栓,左手轻轻推入0.1ml菌苗,注射结束后拔针。

评价方法:①接种效果:注射完后可见带毛孔的白色小丘疱,直径6~8mm,直径>6mm的白色皮丘为有效,白色皮丘直径>5mm,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跌和检验。

结 果

观察组新生儿采用改进后的接种方法,发生菌苗外溢例数明显减少,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均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1978年卡介苗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可分为口服、皮下划痕和皮内注射3种剂型[2]。对新生儿实施卡介苗接种是预防接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及粟粒性肺结核的重要措施[3]。

新生儿皮肤较嫩、软,表皮较薄,加之不合作,很难掌握进针的深度。因此观察组采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放在接种部位的上下方固定皮肤并向内提起皮肤捏紧,可使皮内组织紧密,韧性增加,皮内组织和皮下组织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容易掌握进针的深浅度,不易刺破皮肤表皮,减少菌苗外溢。

总之,观察组的注射方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皮丘基本符合标准,经追踪访视半年,产生的卡介苗瘢痕也符合标准,从而提高了接种效果,而且此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齐学进,陈琪福,姚磊,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1.

2 郝玉玲,伏明菊.卡介苗的接种及注意事项.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9(18):1108.

3 陈汉珍,王惠莹,林佳玲,等.头皮针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6,21(6):57.

上一篇:氟马西尼在小儿基础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术后催... 下一篇: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