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发展变化

时间:2022-10-10 06:46:41

新媒体下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发展变化

摘要: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在传统媒体占主流的时代,其传播方式主要依靠民间自发组织、国家政令的颁布以及节日文献的传播来实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其快速、高效、便捷、互动的优势作为手段,为传统节日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载体,并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时代气息,走出书斋,走出民间,走向世界,打造文化魅力和吸引力,与各国进行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并实现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价值 新媒体 传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1.新媒体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节日文化,它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思想的精华,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其中感知和领悟优秀文化的传承,尊重自然规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礼仪形式去追求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不断挖掘文化精髓,使传统文化节日与现代社会文化相结合,既有历史文化的民族底蕴又充满着现代社会的时代气息。“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自然文化、社会历史文化、个性生命文化三个方面,这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三个重要属性。”[1]中秋的团圆,重阳的登高,清明的祭祀,端午的龙舟竞渡,除夕的守岁,正是这种自然与生命的统一形式源源不断,才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激发民众对它关注与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与创新。

我国政府对传统节日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我国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和春节一样列为法定假日,从国家层面为传统节日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了对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一些传统习俗、手工技艺因被边缘化而失传。并积极创设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们在不自觉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传统节日的浸染。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人们思维的变化,我国传统节日的形式也在发生着转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文化传播的方式带来了多样性。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的革新,都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格局,开启了新型文化传播环境。[2]

2.新媒体的价值

2.1互动性强

新媒体的传播推动了传统文化节日传播的力度,在传统节日的开展过程中,新媒体作为新的的推介手段,解决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距离上的困难,短信、微信的祝福、音频聊天、视频聊天等交互的设置,让分隔在不同地域、相隔万里的游子们,共聚一堂,互相祝福,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也缓解了无法和家人团聚带来的孤独寂寞感,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和睦、塑造了不同以往的过节内容和方式。

2.2参与性广泛

新媒体能够搭建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平台。每逢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大家通过媒体平台,传播节日的能量。各种媒体节目推出了一系列独有的节日包装栏目,将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元素有机结合,以点带面,让观众在温情团聚的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的发展与变革,最终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坚守与再创造的深入思考,通过“新媒体连连看”等网络互动,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源远流长,并分享对传统节日的共同记忆。

2.3情感性浓

中国传统节日最大的卖点似乎仍是以吃为主,而缺少情感色彩。过去生活条件艰苦,大家都盼着过节能吃好的、穿好的。如今生活水平提高,通讯发达、交通快捷、物质享受丰富,节日的团圆、吃喝功能已经退化。相比之下,西方节日的情感色彩非常浓,如母亲节、父亲节的亲情。特别是情人节,赋予了浓浓的浪漫情感,自然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新媒体的介入,自媒体平台的传播,赋予了很多节日情感的气息,如针对相关节日推送暖心文章、视频,引起大众共鸣,增加了受众情感表达的路径方式。此外,春节中,通过发送节日祝福短信、祝福图片、祝福视频等将许久不见的朋友们连接起来;分享春节典故、发生在春节期间的感人故事等,这些都能够赢得无数人的关注,在春节节日中平添一份亲情,一份感动,一份情感。

3.新媒体下传统节日文化的挑战

传统节日在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的同时,也受到各种冲击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西方日的冲击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和西方节日大量涌入,吸引着国人的目光,让年轻一代不断跟随和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而淡化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参与。西方节日多具众人参与性、狂欢性、宣泄性、张扬性等,且多数宗教性比较强,经常会走进教堂,唱歌诵诗,尽情欢乐以庆贺耶稣的诞生。在新媒体的渲染下,年轻人热衷于这种疯狂宣泄,释放压力的活动,使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蚀,传统节日的群体记忆变得模糊,从而渐渐对充满中国式的团圆、亲情、祭祖等形式的传统节日失去兴趣,减少关注,如大多数情侣热衷于过情人节却淡化了七夕节等。

3.2传统节日过度商品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和各大商家,推出各种各样商品促销活动,吸引人们的眼球。每逢过年过节,线上线下商家的过分渲染使传统节日失去原有的本色,特殊的文化地位变为简单的吃喝玩乐和商品的促销。人们对购物的渴望,对红包的青睐,对送礼的热衷远远大于对节日本身内涵的渴望,节日文化气息变得薄弱。当春节变得越来越网络化的同时,民俗味和人情味变少了,虚拟化和商品化变多了。

4.新媒体下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团圆和美好的象征,寄托了“贵和尚中”的美好愿望,传递着家庭的血脉亲情,弘扬着世世代代的爱国情操,蕴涵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更是符合世界各国民众的价值取向,让更多的传统节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现中国的“软实力”,并将其融入西方的传统节日中去,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这是传统节日保持独特魅力,生生不息的路径。

4.1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为了让传统节日扎根于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中,寄托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创新是为了深层次挖掘传统节日内涵,让其更好地发挥内在价值。打造节日文化品牌,利用新媒体让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活动形式丰富而新颖,激发民众的参与度,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感悟传统节日带来的魅力,让不同节日充满不同的价值与魅力,用现代元素把民俗礼仪的内涵、价值体现出来。新媒体利用其强大、快速、便捷、内容海量等特点宣传传统节日,与现代气息交融,把趣味、知识、审美与思考融汇在一起,唤醒民众对传统节日的向往,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价值。

4.2微传播

“微传播”形式是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它让社会上每一个个体自由地发声,不同于传统媒体线性传播,不同于网络媒体网状传播,是一种裂变传播。这种信息传播形态带来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动中迸发出无穷的生机。

4.3走出去

有华人的地方就应该有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西方人不断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魔力之处,并不断地接受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的公共节日。美国有的州还直接把中国的春节定为节日。打造文化品牌,让舞龙狮、彩灯谜语会、各种庙会、广场庆典、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形式的节日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制作推广观赏性高、有文化内涵的节目在海外大力传播,向全球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别样魅力。

5.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文化共享也是提升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保护和完善了节日的魅力,使传统节日没有了空间和距离感,让传统习俗民俗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相交融,营造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闪光点,让人们有了更多了解、传承、参与、回味传统节日带来的心灵感染力和吸引力,让那些已经驻扎在心底的根深蒂固的习俗和常识纳入到我们生活之中,重拾记忆,适应时展,借助于新媒体把节日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发扬光大,让古老的文明习俗重现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文.传统节日:文化、仪式与电视传播[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5):84- 89.

[2] w娟娟,刘丹凌.新媒体语境下公共文化传播的困境及出路[J].新闻知识,2014(4):21- 23.

上一篇:新形势下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机构的服务转型策略 下一篇:农村有线电视接入网数字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