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

时间:2022-10-10 05:58:03

论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

【摘要】校园文化以学校作为平台向广大师生传播具有校园特色、时代特征、涵盖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文化现象,不仅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思想信念具有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也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学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不仅是改进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既能体现育人特色,也可以提升学校公信力,因此促进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阐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校园文化科学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 科学发展 途径

一、前言

学校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校园文化,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强化教育功能的需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以人文本,将人放在核心地位,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将其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各个环节中去,以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发挥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营造规范、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不断扩大、改进和完善。但是经过认真考查,发现校园文化在建设中仍旧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的动态性使得校园文化被染上了多种色彩,校园文化活动自发性也将不断加强。当校园文化活动自发性加强到一定程度而未被及时准确的规范和引导,就会产生盲目性。校园文化活动的盲目性会严重影响文化传播效果,影响学生在情商、智商、身心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学生缺乏对真假、是非、善恶的辨别力,难以抵御错误文化的侵蚀和渗透,常常表现出自我膨胀、价值观错位、人格分裂、精神萎靡不振、道德观较弱、政治淡漠等。

2.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效果不佳

目前,许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虽然具备专业色彩,但缺乏综合性。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许多院校开展的文化活动都局限在专业范围,很少涉及其他领域知识。文化活动跟专业相关虽然是校园文化特色,但是却缩小了知识面,使学生较少接触到其他领域知识,对校园外知识,如:传统文化、国内国外的时事、西方文化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另外,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效果不佳,大部分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停留在生活文化的层次上,内容单一、层次低。大部门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校园文化是娱乐活动、浅层次消费活动,因此较少开展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高雅性校园文化活动。

3.校园文化的载体匮乏

任何文化建设都离不开载体,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载体不仅包括课堂,还包括标识、媒体、社团、活动等载体,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却未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在校园文化的载体使用上比较匮乏、单一,没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降低了文化传播对学生的积极效果。

4.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创新度

校园文化在建设中既要吸取国内外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为将自身建设成为先进文化而提供强大的动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少高校在传承扬弃传统文化上较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常常出现品质低劣、思想空虚、道德出现滑坡的现象。

5.网络对校园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出现不仅为高校宣传校园文化提供了便利,也为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不少学生已将网络视作自己的第三课堂,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的知识面和更新颖的知识结构。但是目前,不少学校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正确使用网络,从而荒废了学业,断绝了外界沟通,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次数也逐渐减少。这样网络的出现也对校园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淡化了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的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它不仅担负着传播和继承先进文化重要责任。也担负着建设校园先进文化特殊使命,要走在发展和弘扬先进文化的前列。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内部形成的生活的方式、行为的模式、价值的观念、群体的意识等种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可以为学校、师生、员工起到辐射、激励、凝聚、约束和向导等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师生精神、激励师生思想行动、培养师生群体意识、促进师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校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带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学校往现代化发展既是改革的必要要求。也是特殊使命。学校必须加强建设校园文化,掌握文化前进方向,发挥文化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和示范区。

2.校园文化科学发展的意义

(1)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要求一切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为师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物质精神环境,时刻尊重、关心、爱护他们。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另外。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学校办学的特色、明确办学的理念、创新办学的管理制度,为学校内涵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学校品味和文化素养。

(2)校园文化科学发展要求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多元统一、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协调有序的文化,它在传播理念、营造氛围、培育精神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增强了师生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提升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发展提供了保证,为建设优良学风、教风、校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科学发展观对校园文化要求

在原有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要具备思想教育、人格塑造、情感熏陶等三大育人功能。

(1)思想教育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要求有效整合服务、管理、教学等育人载体,将人文精神从抽象化转变为形象化,融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改善思想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教育教学实效性、生动性和感召力,从而创建良好育人环境,逐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人格塑造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畏挫折的心理,通过文化传统、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多种形式将校园文化根深蒂固到师生脑海中,从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爱好、兴趣以及积极性,促进学生情商、智商、身心的全面发展。

(3)情感熏陶的功能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促进学生智慧的增进、视野的扩大和知识的获取。校园文化通过特定人文环境的渗透、熏陶和在观点碰撞、知识交锋、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中不断发展和更新,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三大育人功能是学校培养人才、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内在动力,科学

发展观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对校园文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等方面的建设做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

四、校园文化科学发展的途径

1.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提高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来牢牢抓住,规范化、制度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摆脱传统的单一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仅成为校园的风景线,还极大丰富了师生的业余活动,创造了活跃的文化氛围,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中社团活动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都需要社团精心策划和组织。为了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准确掌握社团活动的政治方向,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社团活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效果。

3.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强化校园网络建设

网络在学校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讲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宣传校园文化提供便利和为学生提高更广的知识信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滋生各种低俗信息。为学校、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新课题就是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宣传健康、正确的文化信息,增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以及影响力。

4.增强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

增强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不仅要增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物质环境,还要增强校园文化环境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的物质环境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身心健康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场所;校园文化环境的人文环境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了熏陶、教化功能,为他们的精神文化提供了基础与保障。为保障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必须增强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

5.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量

为了推进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必须全面做好校园文化的设施建设、载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等,这些建设均需要大量资金作支撑。没有充足的资金作支撑,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需的各种活动场所、各类设备和先进技术等设施都得不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建设也不能得到快速完善和改革。因此学校应当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量,促进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师生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综合体现,它在管理实践和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不仅是教育发展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内涵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校园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全面贯彻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上一篇: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育途径探析 下一篇:执业资格与工程师培养相结合的工程造价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