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03:11:22

我国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从我国欠发达地区看,我国微型企业存在管理落后、人才缺乏、宏观管理环境不佳、融资难、法律法规不健全、税费负担重、社会负担成本高等问题。因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

关键词:微型企业;调查;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7-0027-04

微型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培养企业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微型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管理能力、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生存和发展中往往面临较高的风险,在欠发达地区由贫困人口及其家庭经营的微型企业尤其如此。我们对东北和西部地区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所界定的微型企业为从业人数在20人以下或资产规模在300万元以下的企业。这些微型企业处于企业成长的脆弱期,其注销率较高,对他们的调查研究能更好地发现初创型小微民营企业的生成与发展规律,进而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扶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调查覆盖了东北和西部地区,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837份,其中有效问卷585份。

一、我国微型企业的发展情况

总体看,影响微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最低投资规模、最低从业规模、最低空间规模、企业经营者的最低文化素质。通俗地说,最低投资规模就是要想办成一个最低规模的小企业需要投资多少钱。据调查,在东北农村约有3万元就可以使一个个体农民变成专业户;在城市一个下岗职工或待就业人员,约有5~8万元就能开一个中介、花店、音像店、小饭馆等,从而创建一个微型企业;办一个信息服务类微型企业需要投资10~50万元;办一个制造加工类的小企业至少投资80万元,而且是用自有房屋厂地做厂房,而租用厂房投资会更高。在调研中发现,资金规模在50万元以下微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人,就业人数的增长与生产规模的增长呈正比。一个小企业必有一间(套)或租或自有的具有经营权的住房,包括院落。农民多用自己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进行经营,而城乡结合部多用自己的住房来经营,在城市则多为租房经营。在调查中发现,微型企业创办人的文化最低起点为小学文化,信息服务类企业创办人多有一技之长。微型企业创办人的文化水平多在大专以上,且多数经营者都有过几次创业失败的经历。统计发现:投资在10万元规模的微型企业年净利润额如果不足3万元就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能保持3万元的年赢利额就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年净利润能超过3万元或连续三年每年纯积累3万元以上,企业就能再发展。可见,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最低赢利规模,同时在客观上也都存在一个能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最低赢利规模。

二、我国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落后

微型企业主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有时还是劳动者,多重身份于一身使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运作效率低下。调查显示,36.91%的微型企业管理仅凭个人经验,45.89%的微型企业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依据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只有17.2%,其中还包括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完全执行的情况。企业的组织结构既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也与其人员的文化背景有关。在微型企业中,家庭企业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微型企业的出资人多由亲属组成。二是在企业管理结构上,采购和财务管理等重要职位多由家人或族人承担,很少交给外人管理。三是员工很多由熟人介绍。在调查的微型企业中,依靠熟人介绍招聘员工的占43.2%。四是出现纠纷时,通常协商解决,很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调研结果显示,微型企业在发生纠纷时主张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只占4.58%,主张通过双方协商解决的占48.69%,主张先协商、协商不了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占46.73%。

(二)人才缺乏

我国微型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动时,甚至可能导致微型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因此,人才缺乏是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微型企业的从业人数少,资金有限,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不从心,也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厚的待遇吸引受到良好职业教育又富有经验的职业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缺乏的必然结果是企业经营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微型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融资困难

微型企业的资信水平低,缺少抵押资产,导致融资渠道狭窄,只能采取间接融资方式。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微型企业的发展。调查显示,微型企业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存款(46.04%),其次是向亲朋借款(25.6%)、与他人合伙(13.63%),而来自金融机构贷款的只有10.13%。(见图1)这表明,微型企业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只要能获得2~5万元贷款,再加上一部分自筹资金,就可创办一个农业或商业微型企业;投资10~20万元就能办成一个微型信息咨询服务类企业;投资80~100万就能办成一个小型制造企业。

(四)税费负担重

在调查中,我们将微型企业的税收负担程度分为“高”、“适当”和“低”三等,具体统计数据见表2。其中,对于现行的税收项目和税率,约2/3的企业认为是适当的,1/3的企业认为税率高,尤其是企业所得税(37.04%)、营业税(38.25%)、增值税(37.04%)、房产税(38.84%)偏高。可见,对资本额小的微型企业和个体户,还需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以促其发展。

对大多数微型企业来说,在缴纳的税费中,税只占1/3,而费要占到2/3。注册登记、年检、管理和处罚都要交费。微型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甚至是停业。对微型企业征收的税费总额,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较低,但是如果这些税费能减少,则会对微型企业的初创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社会商务成本较高

社会商务成本主要指企业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关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包括正处在扩大和发展阶段的企业为获取自己的无形资产、为社会各界提供捐助、赞助和援助等费用。调查表明,这部分支出约占微型企业纯利润的14.3%左右。

(六)外部环境欠佳

近年来,我国逐步重视微型企业的发展,但仍缺乏系统的支持,对微型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掌握。调查结果显示,微型企业认为,软环境的不完善不利于其发展。有29.55%的企业认为市场不规范,21.98%的企业认为税费过高,21.44%的企业认为政府相关部门服务质量不高,17.66%的企业认为乱收费现象严重,9.37%的企业认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见表2)

(七)法律保障不充分

目前,我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微型企业还存在诸多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对通过法律方式解决纠纷,有68.26%认为判决比较公平,26.35%的企业认为判决有不公平的方面,另有5.39%认为根本无公平可言;对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34.92%认为得到完全执行,59.52%认为得到部分执行,5.56%认为基本不执行。

三、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培育准微型企业,即个体创意人和各类个体户。设立较低的准入门槛,促进准微型企业成为正式的微型企业。可以考虑“三零目标”模式,即零门槛、零税费和零社会负担。

(二)对微型企业提供三年免税的政策

微型企业的注销率较高,对微型企业实行三年免税,对税收收入影响微乎其微,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微型企业经营成本,有效激发微型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微型企业发展环境起到示范作用,给微型企业发展留有一定成长期,最大限度地使微型企业在三年内上一个台阶。

(三)对微型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近些年,国家将大量资金投向国有企业,但总体上对经济拉动和改善就业环境的效果并不理想。未来我国应将一部分资金重点投向微型企业,以有效促进全民创业,鼓励微型企业发展壮大。这样,能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就业问题。

(四)发挥金融业对微型企业的支持作用

针对微型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建议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前期调查可知,金融支持中的小企业歧视是微型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建议国有银行进行体制分立、存贷额度分立、考核标准分立,从而设立专司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体系。

参考文献:

[1]武兴兵.科技型小企业生存能力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2]尚宝明.潜力型小企业评价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蔡翔,赵君.广西微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8(1):95-97.

[4]蔡翔,宋瑞敏。蒋志兵.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5(12):85-87.

[5]陈金渡.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J].商业研究,2009(10):155-158.

[6]黄泽先,曾令华,江群,段忠东.发展微小企业的宏微观经济效应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6-11.

[7]王良洪.国外的微型企业及其作用[J].经济管理.2006(1):89-93.

[8]欧阳红兵,胡瑞丽.微型金融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7(10):50-53.

[9]蔡翔,赵君.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9):36、76-77.

[10]陈剑林.我国微型企业成长中的社会资本分析[J].求实,2005(2):41-43.

[12]高旭东。政府在我国企业发展自主核心技术中的作用: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16.

上一篇: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认识 下一篇:苏格兰启蒙运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建的意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