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减排

时间:2022-10-10 02:18:48

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减排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来,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出台了多个文件;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节能法》修订出台,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提出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党的十七大会议报告对节能减排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正确认识我国节能减排形势

分析我们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对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既定目标十分重要。快速发展阶段迅速提高能源效率难度较大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每个国家都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和单位GDP能耗的“爬坡”过程。经济增长需要消耗能源资源,即我国人均能源消耗还要“爬坡”。2005年我国人均能耗1.89吨标准煤,约为世界人均能耗水平的一半。虽然由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人均能耗增速变缓的峰值在变小,但在能源消耗增长较快时显著提高效率难度较大,没有成功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自己探索。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与降低单位GDP能耗要求的方向背离

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并没有朝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高耗能行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增速慢于工业,轻工业增长又慢于重工业。我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市化在加速。我们需要做出的战略选择,不是不发展重化工业,而是如何更科学、更高效地发展重化工业。

技术进步转化为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

节能降耗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长期以来,国家在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双高一优”技改专项、国债技改专项中。均把节能降耗、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我国开发并推广应用的溅渣护炉、高炉喷煤、干法熄焦、大型铝电解槽等节能技术,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能源效率。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约为10%。而过分依赖技术进步推进节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市场化手段节能遭遇诚信挑战

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如能源合同管理、自愿协议、资源综合规划、电力需求管理等,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其中,能源服务公司(ESCO)是发达国家推进节能的重要力量。能源服务公司通过投资或融资对客户设备进行改造、维护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从项目开展前后用户能源节省下来的费用中获得回报。回报分成的比例由双方的合同确定。应该说,在自己不能更好节能(如没有融资资格或不掌握专门技术)的情况下,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能源效率,节省下来的费用由双方分享,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然而。在我国目前市场和诚信条件下,其推广应用遇到了企业诚信危机的挑战。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缺乏诚信。因此,建立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来推进节能减排,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政策和投资存在滞后效应,也有政策逆导向问题

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07年全国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任务中,节能降耗被排在了第四位,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和工程建设,包括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存在滞后期。能源消耗总量的持续增长,又是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与政策导向相悖或逆导向问题:一方面中央决定、政府文件给出的节能降耗行政信号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扭曲,能源和环境压力没有完全转变为价格信号和更加严格的环境执法,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却对从事资源回收的人持歧视态度。如果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如果政策之间相互矛盾,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资源的高效利用

循环经济的内涵各国有别,实质上,循环经济是从实物流动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例如,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生产建材等,不仅消减了废物的排放,还产生经济效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从重视发展的数量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重视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线性式的发展向循环式发展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从依赖自然资源的增长转变为依赖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增长。

推进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工业生产、城乡建设和各种经济活动中,要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当前,要以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化无用为有用,化有害为无害,力争一举多得。首先,对于新上项目,要统筹安排,考虑物质循环和利用效率。其次,要重视重点行业内部的清洁生产。例如,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利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等“废物”生产甲醇,既增加能源供应,又降低钢铁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说到底,节约的目的对于企业而言是降低成本,对于个人而言是省钱。如果用户不省钱,就没有节能积极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不能达到收支平衡或缺乏专门技术,国家应提供资金或技术研发上的支持;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不知道或由于价格原因不愿意购买某些节能产品,政府应通过标识披露信息或给予补助。应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结构性节能。

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不同的能源结构有不同的效率。国外的实践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从煤炭转向油气,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能源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能源效率难以达到发达国家以油气为主的效率。研究表明,在一次能源品种中,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约27%;原油利用效率约50%;天然气利用效率约57%;电的利用效率约85%。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6.8%,比世界平均50%的利用效率低10多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

节能减排属于经济学所说的负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加以解决。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应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由经济性管制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所谓经济性管制是指管投资、管项目、管企业,社会性管理主要是指管安全、能耗、环保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对环境污染应加强监督,防止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产生的“二次污染”。此外,还应改进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使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关注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重视资源集成。加强节能减排的组织体系和机构能力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保证国家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国家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好跨部门、跨地区节能减排任务的协调、落实及节能目标检查、评价和考核,统筹安排和实施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应整合行政资源,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上一篇: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资本运作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顶天立地彰显自主创新实力服务地方引领高校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