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2-10-10 12:51:20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认识与实践

《新课标》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这说明了活动课已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同时也阐明了活动课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补充”,而是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这将是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对如何开设数学活动课、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作了一些尝试为现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的班级定时授课活动,使对数学感兴趣、有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自由度较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仅就如何开展数学活动课,对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形成,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意境

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和教育。数学活动课同其它课堂教学一样是学校教育的渠道之一,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去激励、诱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数学活动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考查课堂知识结构的合理安排外,很大程度是看能否创设和谐的情境,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其中“数学游戏”课的开设,便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形式。使学生情绪高昂、气氛热烈,在搜集整理资料、表演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受到了崇高理想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境和兴趣。

数学活动课中引进成功的激励如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起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愿望。小学生天性好胜,都想显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希望得到大家(特别是同伴)的承认,而开展成功的激励活动正是顺应这一心理活动。因此,在设计以激励为主的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同一内容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用分类推进的方法,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如举行的数学知识“接力竞赛”,属于分组集体竞赛活动。教师首先准备了难易程度不同的A、B、C三套(每套3份)试卷,将全班学生按平时成绩(也可自由报名),分为三大组(9个小组)通过抽签排位,开始进行“接力竞赛”(平均每人做一题,在规定时间内,同一小组的同学可帮助修正前面同学的答案),竞赛结束,取前三名为夺取红旗小组,这种竞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均有成功的机会,并增强了他们参与竞争的信心和进一步锻炼意志的决心,增强了他们的高度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数学活动课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较好地启动自己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展自身各种智力因素,从而锻炼独立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充分让学生自身去体验、去发现,诸如“水的形状能任意改变,但体积不变”的道理,使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正确引导数学活动课,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着同样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但要具有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的效用,更应达到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高的效果。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经常进行这样“列式明理”的找依据训练,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全面观察问题,迅速地找到“两个人跑的时间相同、跑的路程之和等于起跑点到返回点路程的二倍”这一解题的关键,就可运用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之和除以他们的速度之和,从而使方法简捷化。在活动课中,如果经常引导学生全面而灵活地思考问题,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总之,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正确引导数学活动课,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数学活动课应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数学活动课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使用学具,让学生在拼拼、折折、剪剪、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仅掌握了两种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新方式,还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来由,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思维始于实践,实践促进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亲身体验,使之感受到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的乐趣与作用,并帮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或用“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的问题。

上述仅是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做法,如何更有效地开设数学活动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上一篇:在数学课程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下一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