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预设与生成

时间:2022-10-10 06:03:56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预设与生成

[摘要]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可以从幼儿的教学、生活等方方面面中生成。应充分挖掘幼儿的各类资源,可以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结合自然界的变化等生成主题活动。活动应顺应幼儿的生活规律, 在主题的生成、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加以有效的整合,不断充实和完善主题活动。

[关键词]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做主题。面对这样的困惑,教师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盲从,即完全照搬教材或模仿别人做过的主题,没有深入领悟他人开展主题活动的思路和指导思想。二是依从,即看平行班开展什么主题,就做什么样的主题,没有考虑对本班幼儿的适合性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生活即教育”,在设计幼儿园实施主题活动时,我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从“课本才是教材”的狭隘观念中走出来,从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寻找丰富而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材料,在主题产生、活动内容的拓展方面,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资源,让主题活动充实起来。

一、在教学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在一次中班绘本阅读《我的爸爸》教学中,我听到孩子们一直在说自己的爸爸,感受到孩子们对爸爸的崇拜,由此设计了主题活动“爸爸的故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画帅气的爸爸,说爸爸的故事,给爸爸设计名片与相框、制作礼物,制作爸爸剪贴画,邀请爸爸同台表演。通过活动,孩子们更加了解爸爸、关爱爸爸,知道爸爸的辛苦,愿意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爱。

二、在日常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并及时地以适当的形式应答”。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把个别幼儿的活动主题,引伸为全体幼儿都感兴趣的主题。

在一次晨间活动时,几名孩子聊天说:“我喜欢吃今天的面包“、“我喜欢吃糖果”;“我喜欢玩汽车玩具”;“我喜欢妈妈”。孩子们的“喜欢”就是内心需要的最真实反映,由此我们设计了“我喜欢”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感受自己的各种喜好,并用涂色、撕、贴、泥塑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喜爱之物。能在活动中大胆尝试、主动交往,分享共同活动带来的欢乐。

三、由幼儿身边的事物现象生成的主题活动

教师将视角从书本教材转向生活教材时,会发现幼儿的生活有趣而丰富,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有不尽的兴趣和话题,有提不完的问题,也有各种朦朦胧胧的感悟。

纸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也经常会引发他们关于“纸”的话题,如:“老师的水都被餐巾纸喝了”、“老师,他用好多纸,浪费,妈妈告诉我要节约用纸”。但是关于纸的一些小知识孩子们并不是很了解,也并不了解为什么不能浪费纸,这样我们就设计了“纸”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共同收集材料,认识各种各样的纸。通过图片了解纸的制造过程。通过剪纸、撕纸、折纸来了解纸的特性。并结合我们的科学探索特色活动开展各种关于纸的小实验活动,如:他们都能吸水吗?制造纸、好玩的宣纸等。

四、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生成主题活动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将传统节日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而且可以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临近春节,小区的门口挂上了红红的大灯笼“祝大家春节快乐”,各大商场里更是年味十足。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都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老师问:“孩子们,我们过春节要干什么呀?”“会放假”“我妈妈会给我买礼物”“爸爸说等过春节就回来了”“过春节会贴春联”“还吃饺子”。于是,在春节前夕,我们开展了“红红火火过大年”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剪窗花、做灯笼、做中国结、画烟花炮竹。并在活动室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用家长带来的中国结装扮教室。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许多过年的习俗,也促进了他们语言、手工、绘画等方面素质的提高。

五、在自然界的变化中生成主题活动

《纲要》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和学习的空间。”教师要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因地制宜,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拓展幼儿活动空间,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托班孩子们的思维是直接的,他们能感受到事物变化,但并不知道为什么变化。冬天渐渐来临,孩子们发现大家穿的衣服越来越多,但并不知道这是因为季节交替的原因。所以我们开展了“你好—冬娃娃”这一主题活动,使孩子能认识冬天,更深入的了解冬天。“我们不怕冷”让孩子们来到户外感受冬天的温度,并鼓励大家多锻炼,准时来上学。“冬天的穿着”让孩子了解冬天衣着的特点,并用点画、添画的方式装饰冬天的服饰。“冬天的景象”让幼儿用手指点画雪花,用皱纹纸搓腊梅花。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它为幼儿学习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总之,在幼儿的教学活动及日常活动中,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都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带领他们一起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王春燕.如何处理好幼儿园主题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3]巫丽云.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的生成开发[J].少年儿童研究

[4]何媛.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视角:儿童的经验[J].学前教育研究

[5]鞠占红,张万玲,冯丽娜.幼儿园大班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6]王燕兰.蒙台梭利主题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上一篇:小班化理念下区域内学校艺术教学实践模式的探... 下一篇:构建“生活作文”体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