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角色的华丽转型

时间:2022-10-10 02:53:06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角色的华丽转型

退回20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里所有主持人眉头一皱义正词严一张嘴,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真敢说话”,10年前同学朋友聚会时常讨论笔者主持的节目,现在聚会人手一部手机忙着拍照、微信、抢红包。看来,融媒体时代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环,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在随着全媒体的构建而悄然改变,为什么?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意识: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型媒体如雨后春笋,飞机火车甚至地铁公交节目移动着看,互联网节目点播着看,手机视频浏览着看、下载着玩。主持人的影响力也从演播厅延伸到电视屏幕外的多种媒介:微博的互动、微信的推送、粉丝的管理、用户的维护,都是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义不容辞、需要沉入其中,又要把握分寸的工作内容。

每天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微博账号关注和转发的帖子、“微社区”“微信群聊”等互动平台的发言,都形成了主持人形象的一部分。这种以主持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从客观上要求主持人不再是“演播的工具”,而是节目的“灵魂人物”与“经营主体”。这要求主持人必须首先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自身,与时俱进。在业务上深入到节目运作的方方面面,深度介入节目的策划制作,在广度上开辟各种融媒体渠道。不仅要吸引观众,更要吸纳互联网用户,建立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的观众群、微信群、粉丝群、朋友圈,将观众转化为用户,将忠实观众转化为核心用户。由“众”到“人”,是融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只有转变互联网思维,以真诚、平等、人格化的传播方式、交流方式、互动方式去面对用户,才能赢得“受众”的欢迎和肯定。

参与互动:玩转全媒体游戏

主持人目前面临的职业危机(也是机遇)实质就是传播力、影响力的竞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终端的表现有“三屏”,即手机屏、电视屏和电脑屏;其次,信息的平台表现有“三动”,即移动、运动和互动;再次,传播形态的表现有“三合”,即竞合、整合和融合。多种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磨合、在整合中融合,因此,“三屏”、“三动”、“三合”正以无处不在的超便捷方式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屏幕的信息消费革命。对传统电视而言,这种挑战是巨大甚至颠覆性的。在这种形势下,电视主持人要向全媒体融入,关键是要切入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主持人要善于在新的传播游戏中制定游戏规则,做新传播游戏的升级手。数字化引领下的传媒业游戏规则的最大改变在于,内容产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内容本身,它同时还涵盖了呈现方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渠道和终端的竞争、品牌的竞争,综合起来就是传播力、影响力的竞争,这是一个包含传播的信息量、传播的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效果的综合竞争。

我们从前出一个节目首先要求内容一定要好,品质一定要高,几个领导、编导满意后播出完事,至于谁在看、多少人看没人管。相比之下互联网更了解用户的需求,不但知道为用户提供什么内容,更可以快速获知用什么方式传递更受欢迎。这种更高的用户黏性,对传统媒体也非常重要,互联网被合理运用就等于有了一个将受众变成用户有效途径。我们要不断拿出游戏,升级游戏规则,召集大伙一块来玩儿。比如:2014年夏天,笔者所在的电视台给长白山国际狩猎场做了一次具有广告效应的专题节目。长白山国际狩猎场是吉林省内唯一的国际狩猎场,总面积30800公顷,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遗存及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态,是理想的植物王国和动物天堂。这样一处旅游胜地,开放两年后竟然门可罗雀。市政府要求加大宣传力度,起初,我们动用了航拍、名人代言、电影设备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节目播出后收效甚微。虽然拍摄手法、节目质量受到省台同行的称赞,但怎么就没效果呢?后来,我们打破常规,组织主持人现场游玩,摄影师全程跟拍。所有主持人都变成了真人秀的参与者,拍摄过程中人物角色就已经被传到手机微信圈、微博里,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期浙江卫视推出《奔跑吧兄弟》节目收视火爆,也是以真人秀的游戏来带动多屏互动下的节目市场,与此案例如出一辙。

引导方向:主持人不做事后“把关人”

媒体人强调把关,由此衍生“把关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把关人”具化成编辑、编校、编导、导演等具体的工作角色,传统意义的把关可以说是“马后炮”。融媒体时代的把关人不能事后把关,为把关而不报必将失去时效性,把关缺失而瞒报后患无穷。今天全媒体传播时空的障碍完全消失,在不同的节点上信息几乎是瞬间就到眼前,网络传播信息的迅捷性和无障碍性,使得无数个传播主体浮现出来,无数个信息点面向世界开放,每天的成千上万条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一些不良的帖子也混在其中混淆了受众的视听,面对海量信息把关人往往是力不从心,不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一事当前网络媒体只做预告吊足胃口;正在发生的只报事件抢抓时效;借势权威全盘托出再报结果。把关没有把握我们就引导。

除了民生类节目,其他节目类型也需要把关引导,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嘉宾、主持人、观众之间的多向传播,能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产生思想的争鸣和碰撞,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视性,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把关人”即“引导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控制者。在电视节目的传播群体中,主持人是唯一固定的,嘉宾和现场观众都是流动的。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时先是引言人,中间再是串联人,结尾又是总结人,全程节奏是控制人。

央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早在《实话实说》的一期节目(《遛鸟》)中,问及一位大爷:为什么要把鸟养在笼子里?大爷回答:因为这样鸟能够叫早儿。崔永元:怎么像是在养鸡?随即采访另一位大爷。整个节目没有尴尬,没有“把关人”的说教,而是循循善诱让养鸟嘉宾自己承认把鸟关在笼子里是自私的,应该还给鸟儿蓝天。好节目无需刻板把关控制,有自信的“引导人”会引出无限的思维空间。一样的道理,在网络上,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更需要时时把握好方向,在新媒体上的表现也需要时时积极正向的把关和引导。

素质培养:做融媒体游戏中的全能手

过去,主持人和播音员是两个不同的工种,笔者所在电视台的第一代主持人多数是从播音员转行过来的,但是大多离不开稿件,对编辑串词有依赖,他们通常置身于节目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甘于做节目编导的学舌鹦鹉,有的主持人根本没有再创作的功底甚至“神不守舍”,把自己完全置身于稿件或串词的表情达意之外。以下是在节目主持和节目编审过程中一些主持人出现的笑话:

A、因标点导致的语义错误――“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

B、因编辑常识性错误――“本台消息,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市总工会给予下岗职工特困户一次性补助”。因为“性补助”打在第二页误读为:“市总工会给予下岗职工特困户一次、性补助”。

C、一期法制节目:有句话是:宪法不是法律一产生就有的。由于“宪法不是法律”在上页,“一产生就有的”在下页,此君读为:宪法不是法律(停顿),一产生就有的”。

D、因缺乏文学知识导致的错误――有一次给酒店客户录广告,客户的文字太潦草,有一句:“九月公蟹腿,十月母蟹香。”虽不解其意,亦深情录完。客户听完道,应该是:“九月公蟹肥!”

如果在今天融媒体时代还会出现如此低级的的错误,作为主流媒体的老大将会被众多小弟像放烟花一样瞬间传播,贻笑大方。因而,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提高职业素养,更要树立更高的职业发展方向。长远来说,由纯粹的节目主持人向兼有广告创收的节目主持人、向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全盘统筹具有领导功能的主持人转变,不仅是个人的职业规划趋势,还是电视这个传统媒体发展的立足点之一。实践证明:主持人需具有善于细分受众群寻找受众需求的本事,能根据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明确主攻方向开设类型节目;也要能够运用新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熟练使用新技术,在多媒体中取长补短;他们也可以是节目的营销能手,采取自创传播营销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营销传播。向西方的电视节目采用“主持人中心制”学习,一个好的主持人,完全可以从内容采集、主持录制、剪辑、上载、播出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全程参与节目的制作过程,成为一档节目的关键人物。

端正心态:随时接受评判

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依赖镜头塑造形象,有声语言、态势语言是主持人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还须同时操控多个媒体界面:在微博中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微信中以网络对话的方式呈现,甚至有些网络节目中采用了实时在线视频播出,主持人的形象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传播与塑造,有点像一台电脑的“中心处理器”立于节目的“掌门人”地位。当然,这种能力的加强,也预示着随时要接受观众或粉丝、用户的即时评判。谁来评判?那当然是市场。主持人及节目的品牌形象如何,市场评判是最终结果。那么,如何从容地接受评判?

首先,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第一、受众第一的观点。无论是哪种媒体最终必须走向市场,最终走向受众,必须将市场和受众放在第一位置上,正是这种双向交流的关系才利于我们把握和赢得市场,正是这种“市场第一”的倒推理念才能让我们更准确把握办节目的方向。其次,融媒体时代的电视主持人要勇于主动应对、冷静思考、不断充电、汲取营养。再次,要建立与节目共生共荣的职业守则,最大限度强化个人知识与职业阅历积累,凝聚品牌无形资产,接受市场评判。

总之,融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论如何改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光荣传统和职业风范不能变,老一辈播音员主持人仍然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宝贵财富。角色转变应牢记六个字:“继承、坚守、创新”,转变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上一篇:“混搭风”:北京卫视《传承者》成功原因解析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数据新闻对电视新闻主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