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作文时的真情实

时间:2022-10-10 02:27:05

怎样指导学生作文时的真情实

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很多同学的文章语言干涩,缺乏感染力,究其原因,是缺乏真情实感。

每当作文课时我对学生说要表达真情实感,自己似乎也讲得渺茫,没有带领学生“走”到那能“取得”真情实感的“场地”上去;学生虽然也理所当然地懂得真情实感的重要,结果也都找不到真情实感的“来处”,只是师云亦云,抽象地说,朦胧地写而已,不少学生作文还是找不到真情实感的味儿。

我翻阅许多学生作文,找出那些“成功”的作品来,由此奔入真情实感处“视察”一番。经过许久的冥思苦想,找出了一点点怎样指导小学生写作时的真情实感的思路来。

1 材料真实含感情真情实感,不是凭空而来,最主要的,必需要有真实的材料为基础,通过真实的材料记叙和描写,才能把含着的情和感表达出来。学生作文的时候,材料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就最有话说,从实说来,句句真,句句实,最有真情实感。例如有个同学写《我的同桌》,讲的是“我”有一天在课堂上自习课时突然肚子痛,呕吐了。这时,有的同学捂着嘴跑开了,有的同学用手掌在嘴边扇了扇说:“真臭!真臭!”正在这时,同桌给“我”送来了开水,还把呕吐物打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坐在我身边陪“我”说话……所写的材料是小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既具体又真切,每个细节,每句话,都发出内心的真实表达,这是选写真实材料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时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情有所感,才会有撰作,而且情感活动才会贯穿作文全过程,只有说真话,吐心声,才能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2 仔细观察找情感有一些习作材料,粗看起来平平淡淡,没有情,也没有感,但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能从表面的平淡中看出事物的本质,揭示真情实感。例如一个同学作文写到同班的一个同学家庭经济困难,穿的衣服破旧,骑的自行车咔啦啦作响,书包从低年级用到高年级,买东西专挑便宜的,认为这个同学肯定爱财如命,有点讨厌他……但在一次经过建筑工地时,正好有个工人师傅在三楼抖衣服,无意中抖下一张百元大票。这个同学飞快地跑去检。“我”装着没看见,悄悄地躲在背后仔细地看他的行为。只见他检起钱,直爬到三楼,把钱还给失主。失主拿出十元钱酬谢他,他坚决不收 ……“我”看到这件事,顿时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小作者从这个同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寒酸样,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个同学的“本质”,注入了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来源于细节描写,细节是文章的生命,细节的真实与否,反应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只有平时对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细枝末节,才能在作文时以小写大,见微而知著,给文章添色生辉。

3 认真思考出感情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有的比较零碎局部,表现出来时都比较平常的,并看不出每一个局部细节包含着怎样的真情实感。但是如果对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有联系的局部“镜头”,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型串联起来思考,常常能揭示出每个局部含着的真情实感来。例如一个同学的作文《爬山》中写到“父母第一次带我去爬紫荆山。”这是普通的一句话,但小作者在父母第一次带他去爬山中,想到了好多“第一次”: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父母带我去幼儿园;第一次拿回了考试卷向父母报喜;第一次离开父母……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小作者这样思考,感恩之情油然而现。

4 精心修改露情感

有些材料本来似乎没有情感,但只要是真实的,仍然可以围绕着情感进行修改,使之为突出情感服务,显露出真实情感。例如有篇《晨读》的习作,原来有个片断材料是这样的:这时,一只大蝴蝶飞到我身边的背椅上来,粉白色的翅膀,像扇子般地一扇一扇。翅膀上,还有棕红色的圆斑点,两根长“胡须”的顶端,还有两颗圆珠珠,十分漂亮!我看得都入迷了。这样的局部细节,对“我”晨读的情感显然无用,而且还起了抑制所要表达感情的反作用,但与晨读联系得很紧密,删除了又可惜。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后,(在后面加上):我赶快回过神来,一边赶一边骂:“死蝴蝶,快滚蛋,我要早读,没工夫和你玩呢!”这样一来,本来无用的材料,反而更有力地显露出“我”专心学习的情感了。

5 大胆立意抒情感

写景状物的作文,除了赞美景物之外,还可以借景物抒情。不少学生对借景物抒情不大胆,抒发不出情感来。指导他们顺其景物某一种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抒发就行了。

当然,小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很多,如果学会了这五种为基础,其他的就可以举一反三,左右逢源地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了。

上一篇:广西石灰岩集料特性调研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模式转型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