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优势不能长久 中国应速避“廉价-高薪”怪圈

时间:2022-10-10 02:24:32

低成本优势不能长久 中国应速避“廉价-高薪”怪圈

“Made in China”的商品的确很便宜,但迅速丧失低成本优势的隐忧从来就不能忽视。因为之前几个“廉价国”的迅速衰败就是最好的范例

多年来,中国以低成本劳力构成的竞争优势横扫世界市场,势头之猛让许多西方国家担心不已。一时间,“中国经济”不绝于耳。一些国家因为恐惧而对中国商品实施的不公平对待与日俱增。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其实,走低成本路线的不仅仅是中国。多年前德国、日本和韩国都走过相同道路。不过,它们的例子都显示,这种靠员工低薪带来的优势只是暂时的。再过20年,情况也许会完全相反,因为,廉价者不会永远廉价。

事实证明,廉价国家会迅速变得昂贵而适应全球成本标准。中国可能也不会例外。

廉价之后是高薪

曾几何时,德国也是一个廉价国。上个世纪50年代,欧洲的工资水平与美国的差距非常类似于现在新兴工业国与欧洲之间的距离。60年代末,西德工人的平均薪水是美国同行的一半,而10年以后,德国人的工资已经超过美国人四分之一。

究其原因,并非德国人的增薪幅度就真的有那么迅速,而是因为马克大幅升值。从1970年至1980年,由于马克和美元之间的新汇率,使德国在国际货币框架内的生产成本整整翻了一番。

在亚洲,相同的经历在上演,日本便是个例子。直到1985年,日本人的工资水平还是美国人的48%。然后跟德国一样,由于经济成功,日本员工薪金水平大幅上升,日元比值飙升。

5年后,日本人的工资水平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便缩短到了区区15个百分点。而到了1995年,日本人的工资水平更超出了美国37%。换言之,日本在短短10年内从廉价国一跃成为高薪国。

而韩国正是另一个例子。韩国大宇公司曾让多少西方厂家担惊受怕!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韩国的工资水平迅速提高,如果考虑到生产率的增加,那么工资水平增加了两倍。

廉价劳工能用多久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拥有大量廉价工人,吸引着全球资本家纷纷进入。用一句中国人的俗语来概括,就是“便宜有好货”。

一位25岁的中国沃尔玛理货员对公司采用低成本的战略颇有微词,他透露,目前超市大量使用低薪临时工,几乎占到总员工的一半。这些临时工月平均工资500元,每天10小时的工作中,要不停地搬运、整理商品货架,早班6点多就要打卡上班,晚班要上到晚上12点,还有时夜班理货上通宵。

事实证明,目前以低廉著称的中国员工已经开始不满足目前的工资水平。2006年5月7日下午1时30分,百余名“2006北京・富尔杰・环球嘉年华”招募的中国大学生员工集体停工半小时。

“开业刚刚3天,主管方对外宣布目前是在试营业,我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只能得到20多元钱,他们不能这样廉价地使用我们的劳动力。”王姓大学生说,他们因此要求外方按正常营业的标准给员工薪金待遇。

那些到中国掘金的外国雇主们发现,压低薪水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拉动内需是良药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目前的工资水平还太低,即使像通常那样有两位数的增长,要想上涨到真正意义上的昂贵水平,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殊不知,经济飞速发展必然使专业人才匮乏,从而使他们的工资水平迅速等同于西方国家。

此外,中国也面临着货币升值压力,与当年日本和韩国一模一样。因为迄今中国经济的成功主要依靠外贸,所以中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就更大。2006年,中国的外贸顺差将达到经济总量的7%,出口亚洲(不含日本)的总额比进口几乎超出4000亿欧元。

根据德意志银行经济师们的估算,像印度卢比一样,若按购买力计算,当前中国国币人民币的币值被低估了50%。一旦升值就会失控,使货币出现灾难性的过量供应。对此,德国和日本已经提供了最好的例子。

中国若想免遭同样命运,全仰仗中国政府是否能够成功刺激内需。因为一旦内需增加,将推动进口,减少外贸顺差,从而减少货币升值的压力。而对多数欧洲国家来说,这又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中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将继续提高,从而更有财力购买欧洲各国的货物。

很可能有一天,德国人将向中国的富人提供更多的奔驰车,而中国人则报以出口更多的滑雪板。毕竟大家都赚钱才是所有人想看到的结果,目前惧怕中国的西方国家其实并不想看到中国重蹈之前几个廉价国的覆辙。

上一篇:广电抢先制定手机电视国标 体制分割利益纠葛电... 下一篇:精益之道企业管理最宝贵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