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初探

时间:2022-10-10 12:36:49

高中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初探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不可或缺,应遵循发展性、主体性、开放性、综合性原则,挖掘课外活动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课外实践;原则;课外资源开发;研究性学习;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54-01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指学生把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放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加强语文实践","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知行本是一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知而不能行,只是不知。高中语文教学只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知行结合,走向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实践活动既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开展活动之前,有哪些原则必须遵循呢?

首先是发展性原则。无论课内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提升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可以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课外实践活动只是为学生个性培养提供多种平台,其有助于学生长足发展的宗旨不可改变。

其次是主体性原则。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参与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指导,绝对不能包办甚至代替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大胆放手,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要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实践的热情和深入探究的兴趣,课外实践的真正意义也才得以充分体现。

再次是开放性原则。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要尽量开放课外阵地,努力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不妨把校园作为最好的隐性课堂,开辟各类活动室,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实行开放式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究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最后是综合性原则。要树立"大语文观",即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综合的培养。

只有以上述基本原则作为行动纲领,我们才能施展拳脚,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诸多课外实践活动。下面以我校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1.创设浓厚书香校园氛围,开发语文课外活动资源

为了配合我校"儒雅校园"建设,高中语文组协助进行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建书香校园,当智慧学生"为主题的辩论赛,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更大舞台,提升了语言沟通及思维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举办以"学文循礼,建文化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内在涵养,加强养成习惯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组织"品味书香,吟诵经典"诗歌朗诵竞赛,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心理剧,在校艺术节登台演出,或参加地区课本剧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立学生楹联协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创设文学刊物《晨曦》文学报,刊登学生习作,展示青春风采,弘扬正能量,成为我校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

在班级里,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知识储备选择所讲内容:猜谜语,讲故事,说时政,品名著、赏古诗……对此我们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高二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意义研究》,总结课前演讲的意义,为今后继续活动提供行动指南;同时在班级"学习园地""评比栏"张贴学生自己的优秀作文、书法作品,教室的布置、座右铭的书写等等均由学生自行安排。走廊里,过道边,墙壁上,到处是名人名言,励志语录……不难看出,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但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更在自身参与的过程中,在美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2.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与长期发展相关的实践能力、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近年来,我校高中语文组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2.1 名著研究性阅读:以高考要求的古今中外七部名著(即:《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复活》)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开展探究式学习,以此深入了解中外名著,欣赏名著的精彩片段,学习我国以及世界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我国以及世界文学的艺术魅力,同时为高考名著考查做好充分准备。

2.2 古典诗词鉴赏研究: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了古典文化的美的创造规律。研究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感培养以及文学素养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们通过对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鉴赏方法等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语文素养,发展了思维能力,还大大提高了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

2.3 "生活中的语文"研究:以"寻找生活中的语文"为课题,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性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搜集相关信息(如从广告、店名、对联、网络词语、歇后语等中去发现),感受汉语所特有的魅力和内涵,并以不同的形式(如结题报告、心得体会、作文等)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语文课外实践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灵活,便捷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师生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为语文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我校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博客。博客写作充分实现了自主写作、多元评价。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另一方面,教师创建语文组博客 ,以便与学生及时沟通和交流。(2)QQ语文空间。以QQ空间为抓手,教师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从课内向课外、由教材向现实延伸,让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语文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丰富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3)搜索引擎。作为一种搜索工具,搜索引擎的应用,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加速了人文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4)微博、微信。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微博、微信成为现代高中生的新型沟通工具,这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于是我们尝试着运用微博、微信这种新型手机网络交流平台,使之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享学习成果的有益工具。

总之,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唤醒了学生灵动的心智,丰富了学生美好的情感,促进了学生均衡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使其成为高中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踩石过河 给力课堂 下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