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10-10 12:26:13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状,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问题,探索办出高职计算机专业特色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又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达到每个地区(市)至少一所高职院校的规模。计算机专业是高职教育中普遍开设的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IT人才规格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必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改革必须根据专业特点,改革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创新专业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工作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

一、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施工业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虽然起步早,但前期发展十分缓慢,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新技术、新内容层出不穷,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仍普遍存在所学知识滞后和与实践有较大程度脱节的问题,不能体现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与优势。这种状况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学校仍沿袭中专或照搬其他本、专科学校的办学模式,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二是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三是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缺乏前瞻性,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完善教材开发管理。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广泛涉及教育教学及课程管理与政策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改革,而教材改革又不仅仅局限于编制新教材。课程改革涉及新的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课程管理模式的建立,教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完善,等等。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的研制开发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课程改革也要研究和编写一批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完成课程改革任务的新教材。

(二)科学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课程体系设置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改革过程中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1.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宽基础的思想首先产生于办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时,由于当时职业人才紧缺,因此一些培养目标比较单一的专业兴起很快,但办过一两届之后就出现了供过于求、无法就业的现象。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技进步的思想及企业生产组织形成的现代化,职业综合化已是大势所趋,故产生了与专业覆盖面拓宽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知识面拓宽产生了所谓群集课程设置方案。来源于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认识到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传统的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微机等。

2.课程设置应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据调查,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就业面大的,然后兼顾小的,在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

3.以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在整个企业的工作(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的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4.课程体系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IT行业的发展一日千里,行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自我知识更新、自我能力发展的素质,这不仅要求为师者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从事IT行业必须时时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要注重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建立“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思路比结论更关键,问题比答案更有用,体验比接受更有效”的思想;提供更多的方式、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专业信息,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将学习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速教学方法的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这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而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在讲课当中也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四)改革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重视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评价与考核在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比如: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让学生明白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法非常有助于学生踏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考完就忘记。当然平时成绩是由多次小考和作业等成绩构成的,这样做学生平时的压力要大一些,但是有了平时的扎实基础,期末时就会相对轻松些。此外,书本的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机、实验课也要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增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汉萍.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想法[J].教育与职业,2006,(18).

[2]王隆娟,吴泽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探析[J].福建电脑,2007,(05).

[3]卜佳锐.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福建电脑,2007,(06)

[4]张彤.培养高等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6,(10).

[5]蒋道霞.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制(修)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03).

上一篇: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