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审计应突出公平

时间:2022-10-09 11:08:31

民生审计应突出公平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3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当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到关于“社会公平”的问题时,温总理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总理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成为两会最温暖人心的声音,也是对社会民意的反映和呼应。公平正义是民之所呼,也是时代潮流,它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无穷的力量。

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201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二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 930亿元。三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 500亿元。各级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民生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并没有同步解决。

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起“免疫系统”作用。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促进了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但审计的内容更注重真实性、合法性,注重揭示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随着国家对民生工程投入的加大和社会对审计期望值的提高,民生资金绩效审计越来越重要,如我省2010年在大量压缩审计项目的背景下,社保审计安排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就业再就业资金审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审计调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项审计调查。

做好2010年的社保审计,要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在绩效审计方面要突出公平性内容。

一是要注重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思想上的共识,更有赖于制度上的保障。制度的公平正义,是所有公平正义的起点和基础,缺乏相关制度安排,所谓公平正义难免会沦为一句口号。比如城镇居民最低保障线问题(即低保标准),如果设计过高,可能会造成制度上养懒汉,如果过低又不能起保障作用。制度设计是否合理,要实践检验。如某县政府批准城镇低保标准为220元,另又规定“三无”人员每月发放300元,这明显不合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这里最少存在“三无”人员为什么要超低保标准享受低保金,有人肯定会说其他人员有收入,但低保金是补差发放。要实事求是说其他人员真实开支会更大些,因其还含“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

二是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基于目前的财政体制,中西部地区民生工程支出很大一块是上级财政转移收入。审计时应关注资金分配的公平性,职能部门资金如何分配?分配资金是否采用公式法?公式法应考虑的因素是否全面、科学?如我省城镇低保资金分配目前是按享受人口来确定,这里就存在因素单一,是否还应考虑城镇人口、当地资金配套、补差额等因素,另外享受人口也是动态的,存在一个真实性问题。

三是享受对象的公平性。最近,互联网上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制度并存的“退休金双轨制”,再度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不同群体养老待遇的差别从何而来?怎样填平收入分配差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要增进养老保险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需要依次解决这样四个问题:第一,从无到有的问题;当我们还有很多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对这些人群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追求公平的第一位的任务。第二,从小到大的问题。就是覆盖范围要从窄到宽,使更多的人被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里面来,以体现它的公平性。第三,要解决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问题,使水平过低或者偏低的那部分群体能够尽快地或者较多地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第四个问题,就是统筹协调。胡晓义副部长这段对社会保障享受对象、享受水平的阐述适应民生工程的诸方面,也适应审计人员审计民生资金设计绩效指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上一篇:深化理财创新 促进科学发展 下一篇:审计项目主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