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09 09:22:07

作文教学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作文教学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一觉无内容可写,二觉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导矩的小空间中,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会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并能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

作文教学的改革应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有特色、思想有深度、立意较新颖的文章。

一、激发愿望,培养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作文中“创新”并不十分难。

在我们小学各阶段的近百篇作文当中有很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各异,如《记暑假里的一件趣事》、《我喜欢的小物品》、《童年趣事》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侯蹲在鸡窝里孵小鸡;有的写在雪地里捉麻雀;有的写种下黄豆后三四天不见“豆宝宝”有动静而将豆子掰开看个究竟。大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的作文读后给人一种,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从而产生“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我们要抓住时机出一些半命题的作文,如《我的好?摇?摇?摇?摇》、《第一次?摇?摇?摇?摇》,等等。这样的作文题可使学生避免出现选材雷同的现象,就不会都去写“煮饭”、“烧菜”这些常见题材,从而可能写出第一次插秧、第一次杀鸡、第一次受到表扬、第一次当家等不同的题材,继而我们又可以出《二十年后的我》、《只有九分钟了》、《我要?摇?摇?摇?摇》等在客观上促使学生写出不同题材的作文题。

再加上平时讲评时将文章写得是否有新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巩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养成习惯。

二、打开思路,教给创新思维方法

学生作文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选材上,否则,学生对于《烧纸船》、《记一次参观活动》等共同题材的作文就不能“同”中求“异”了。

要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思维。

因为单向思维会使学生遇到相类似的作文题目时,总按老路子去思考,就难于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写《我的课余生活》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写课余生活如何丰富多采、如何有劲,文章大同小异。

在经过一番点拨后,有些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了自己课余生活如何贫乏、枯燥和自己渴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课余生活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体会到一些文题可以“反向”思考找出新路子,写出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引导学生做作文的有心人,将其他文章的形式借鉴到作文中来,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学了《神笔马良》、《镜子小史》这两篇课文后把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和一种物品的进化史“移植”到作文《笔的小述》中来。他抓住了自己文具盒中的一支钢笔,用第一人称写了笔的家族史。文章写到了“我”向其他文具介绍笔的种类、过去和现在,并展现了笔的未来。更有一位学生学了《七色花》之后文思泉涌,立刻为班报写了一篇文章《假如我也有一朵七色花》。小作者梦见自己也拥有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在七色花的帮助下完成了各种梦想:失明的奶奶睁开了眼;同学芬霄的成绩直线上升了;张老师的气管炎好了;学校的操场平整了;灭绝的动物们又回来了……

这两篇文章都是一种成功的形式借鉴,构思新颖,不落俗套。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见到作文题后,先尽可能多地列举写作素材和表现方法,再从中选取最合适、最能体现个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在平时再结合教学讲些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多种方法,便于学生作文时选用。这样,学生作文雷同的现象就会减少。

三、勇于激励,学会运用创新思维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长期以来,语文课将阅读课和作文课分得十分明确,阅读课只对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分析,了解中心,掌握意思。

但我们应看到,大量的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个空白、一幅插图,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很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如学了《小珊迪》一文后可拟《我与小珊迪比童年》;学了《东郭先生和狼》一文后想象作文《东郭先生再遇狼》;学了《海底世界》之后仿写《太空遨游》,从而促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让学生放胆想象,农村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过多地强调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致使很多学生只是乱七八糟地搜集到一些观察材料,就事论事地凑数。久而久之,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无话可说。其实,这些都与忽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有关,学生的想象力强了,对一件事就想得多、想得深,作文的立意就会深刻。可以说,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说已之欲说、写已之欲写,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性习作中常有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可能不严密,但确有个性童心,教师应爱护引导,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认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应鼓励。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转换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创造性的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需要全体老师长期地、不懈地努力。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上一篇:体验作文: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一篇: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