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智:现代“庖丁”巧解中餐

时间:2022-10-09 08:46:36

林盛智:现代“庖丁”巧解中餐

[人物档案]

林盛智,上海一茶一坐餐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总经理。2002年以来,“一茶一坐”在大陆地区迅猛发展,2006年的营业额是1900万美元,2007年达到2500万美元,2008年全国门店数量达到70家,营业额超过5000万美元。去年8月,公司以优异表现获得第三轮风险投资,以美国OAK基金为代表的知名风投以2300万美元注资“一茶一坐”。林盛智曾任台湾一茶一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企划部顾问,C-VIEW新趋势连锁餐厅执行副总经理,SEYES流行百货公司营业部企划部协理等职。

林盛智从事的职业不是餐饮业,而是“人与人亲密关系的创造业”;而“一茶一坐”也不是一般的餐厅,而是“大家的客厅”。

按照林盛智的说法,他从事的职业不是餐饮业,而是“人与人亲密关系的创造业”;而“一茶一坐”也不是一般的餐厅,而是“大家的客厅”,一个提升亲密关系的地方。更为超前的是,他眼中的中餐,不是靠大厨“一把菜刀一把勺”做出来传统中餐,而是可以拆解开来,将复杂操作元素标准化的新式餐饮……在一个又一个的全理念的支持下,“一茶一坐”飞速发展。回过头看,很多领域的革新,都让古老的餐饮行业催发新芽。

拆解中餐流程再造美味

一位顶尖经济学家曾经感慨说,跨国公司的先进在于系统的先进,一间公司除了高级管理层,操作层面99%的岗位都不需要人才,只需要“螺丝钉”。每个人只要按照体系流程,完成标准化的动作就行。这样,整个企业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运转如锦缎一般完美。然而,中国的行业组织缺乏系统,每个岗位都需要个人施展才能,难以复制。无怪乎,麦当劳用微波炉、电磁灶、可调节式电油锅,轻松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靠操作员就开遍全世界。而中餐是一把刀切出丝、丁、块、片,一口锅完成煎、炸、煮、炖。中餐馆少了大厨一个人就找不到北。所以,我们看不到口味统一、分店众多的中餐连锁企业。

有趣的是,“一茶一坐”从创立之初,就志在连锁。为此,林盛智曾思虑甚久。一家中式餐厅要规模化,谁是最大的阻力?肯定不是老板,而是大厨。他们手里掌握了核心工艺。当一家餐厅要大规模地复制,大厨的核心工艺也要批量复制。这时,大厨和厨房就成了扩张的束缚。

“一般中餐厅是大厨带二厨,一个大厨有一套完整的班底。这是人的组合。每个大厨都有自己的手艺系统,所以烧出来的菜都不一样。而我们则要改变这套系统,把厨房拆解,再造流程,再把操作员放在相应岗位上,厨房就可以复制了。”林盛智如是说。

拆解厨房,首先要打破大厨的技术垄断。大厨之所以不愿意把技术教给别人,是担心自己丢饭碗。林盛智提出,让大厨持股,每年分红,一辈子不愁吃穿。这样,大厨就都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分享出来,巴不得复制得越多越好。因为连锁店越多,利润越多,他们红利也越多。

为了让每一家连锁店都保持鲜美纯正的口味,研发部的重要任务是改良手艺、分解中餐。“一茶一坐”提出了中央厨房的理念。原则上每座城市有一个中央厨房,各分店还有自己的厨房,两者有分工。林盛智说:“如果一道菜有10个步骤,传统大厨从1做到10,最后送到客人手上。而‘一茶一坐’是把不同的步骤交给不同的人完成。比如前面7步交给中央厨房,后面3步留给分店厨房,这就是核心理念。”

于是,“一茶一坐”研发部开始研究食材,什么菜易于分拆,而且组合起来东西要和原来一样好吃。结论是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制程,对于那些烹饪要求特别高、耗时特别长才能保证鲜美纯正口感的餐品,中央厨房负责较复杂的初加工,分店收到半成品后,按规范将食材组合、加工,完成最终烹饪。比如“一茶一坐”的鸡高汤,选用浙江山区鸡龄在两年以上的老母鸡,再加入浓香美味的金华火腿吊鲜,每一锅都放入20只这样的老母鸡经过文火慢炖8小时而成,此时,鸡的精华已经完全融化到了汤里。只有事先在中央厨房进行这样的精心料理,才能使得消费者毋需等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能品尝到无比鲜美清甜的招牌鸡汤。从此,繁复的中餐变成了标准化的分工生产。这样,让中餐具备了连锁的基础。

小型企业变身全国连锁

虽说金融风暴席卷美国,众多海外风险投资悄然撤退。但在2008年8月,“一茶一坐”顺利完成第三轮融资,获得2300万美元的国际风资。2008年,OAK入股“一茶一坐”,这家国际知名的风投曾多次成功对一些小型零售、餐饮公司投资,让它们发展为大型连锁企业。

显然,“一茶一坐”看中OAK基金,不仅是为了资金,更是它们丰富的连锁经验。毕竟,“一茶一坐”心怀梦想,也想“快点长大”。那么,小型企业如何成长为全国性的餐饮连锁?林盛智认为至少有几个关键点:一方面,餐饮模式要好。任何一座城市都有非常成功的餐饮品牌,但它们很少能走出这座城市。要想跨区域连锁,必须考虑大江南北的口味差异,这就是必须跨越的瓶颈。连锁餐饮店提供的餐食,肯定要具备各地口味的共通性,这样才能红红火火,广受欢迎。“一茶一坐”现有的菜式,已经考虑了这一点。所以,“一茶一坐”已经从长三角成功挺进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华北区域。

另一方面,必须具备大企业的组织架构。小型餐饮店往往是老板管几个将,每个将管几个兵,就足以应付。就算有几家分店,一天也能巡视完。一旦成为全国连锁,老板分身乏术,就要找很多“分身”代表他管理。如果“分身”不能很好地替代老板,分店质量失控,消费者吃了不满意,使餐厅的口碑受损,所有分店都受影响。

林盛智感慨:“职业经理人的引入,需要与创始的老板磨合。创始人凭感觉做事,而经理人凭流程做事,很多原有的创业氛围会逐步去掉。这时候,有人会反对,老板也必须认同经理人的价值,接纳差异,同时快速调整。在‘一茶一坐’,有的管理者来自麦当劳,有人来自本土中餐,不同‘派系’的经理人之间,被要求积极沟通。而且管理者带领员工一道,去另一个部门沟通。只有凝聚这点点滴滴的努力,一家大型连锁才能成型。”

OAK基金的注资,也带来了国际化的连锁理念,双方发现了很多共同点,更坚定了“一茶一坐”原先的想法。OAK的经验是:大型连锁餐饮店的组织结构需完整且有效能;熟悉消费者的看法,不断研究;店铺选址,“好”比“多”更重要。

享受就是边工作边生活

没人能够拒绝美味。每当人们享用美味的时候,不只是舌头上的味蕾倍感兴奋,整个人的心情也会被点亮。所以,每每谈及与美味相伴的工作,林盛智总是格外兴奋。他的工作方式,就是花大量时间巡店,亲临一线,体验服务的欠缺之处,感知消费者所需,从而找到改进空间。

从走进自家门店,听到的店员的第一声问候起,林盛智就在以消费者的心态,感受着店员的服务态度、店铺的气氛。他说:“一家好的餐厅,一定是一种非常舒服、愉悦的气氛。如果有很多人伸着手大喊‘服务员’,等待服务,那么这家店的气氛就不对,要马上找原因。”他关注的还不止这些,一家门店的灯光要温暖;音乐要正好盖住消费者说话的嘈杂声,但又不能太吵;空气的气味要干净,没有烟味、杂味。

之后,林盛智会品尝一些菜肴,他很渴望知道,门店里制作出来的菜肴与研发部的标准口味是否一致。或许是出自中国文化大学食品营养系的缘故,他的舌头非常刁钻,一旦发现口味有异,就会去寻找原因。比如说,“一茶一坐”有一种菜,店员舀一勺酱料淋在菜肴上即可。但是,酱料可能会沉淀,分离成上下两部分,所以舀之前,必须要先搅拌几下。如果店员忘记了这个“搅”的步骤,就会把酱料上面较淡的部分交给客人,味道就走样了。

“所幸认识我的店员不多,所以我可以观察到真实的情况”,林盛智说,“当你来到消费者身边,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做的不是服务业,而是体验业。不断体验消费者,不断地改进服务,永无止境。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餐饮品牌火了两三年就结束了,那是因为他们止步不前,不再进步。”

不仅如此,林盛智还积极鼓励普通员工带着朋友到“一茶一坐”消费,站在消费者角度,看看该怎么服务。他甚至认为,财务部门的员工也应该去体验。熟悉了一线,报表上的数字就不再枯燥,而是会相应地浮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图景,营业员是忙得脚不沾地,还是门可罗雀,这样更有利于财务分析。

林盛智乐在其中,因为他觉得,工作的同时就是生活。周末,他带着太太和女儿逛街,太太去购物,他会去商圈中的门店巡察;一家人也时常光顾别的餐饮店,品尝他们的菜肴,判断他们的价格,观察他们的服务,总会有收获。有时候,一家人还去外地度假,也是太太和女儿去公园、游乐场,而他则去商圈里转悠,选址、谈判、开店……他爱极了这样的生活。

消费者讲求性价比至上

游走在消费者当中,也让林盛智屡有新发现。他始终认为,消费者一直在改变。“过去是从无到有,现在是从一般到好。当一个社会的平均富裕程度提升,餐厅的品牌溢价就会下降。人们不会为了挣面子去很贵很奢侈的餐厅,那更像是刚刚富起来的阶段。今后,消费者看中的是性价比,既要东西好,又要廉价。”所以,发达国家已经没有那种专门吃鲍鱼的超豪华饭店,也没有那种一家店提供各种菜系各种食品的饭店。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有特色的小店,菜单越来越简单,各自找到自己的专长。

这正是“一茶一坐”发展的方向。眼下,金融危机让每个消费者都变得谨慎起来,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乐于花钱。这是餐饮店面临的一道难关。2008年上半年,“一茶一坐”同店增长达15%,而下半年,受到金融风暴的波及,离业绩目标则有10%的差距。为了拉动销售,今年“一茶一坐”会推出下午茶等新品种,各种降价促销也会持续进行。

不过,金融危机也不全是坏事。特别是对于手握2300万美元新增投资的“一茶一坐”。有了这笔投资,林盛智坦言“3年内现金不成问题”,他并不急于扩张,而是更重视“质”。他静静等待着商铺房租的降低,期待以更低的租金占领全国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看来,还是那句老话,机遇总是给那些准备好的人。

上一篇:马化腾:“企鹅爸爸”十年 下一篇: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