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育人水平

时间:2022-10-09 06:15:38

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育人水平

摘 要: 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

关键词:优化 实践教学 平台 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5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普通高校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才能抓住提高人才质量关键所在。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之一,是深化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长春理工大学形成了“实践教学全程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实践环节,凸显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一、整合校内、校外人才培养资源,构建“三个实践平台一个创新项目”实践育人平台

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构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

1.构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实训平台

整合相关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式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同一实验室对多个专业相近实验提供实践教学支撑。承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基础实验教学任务。学校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校内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形成了学校、学院两个层面的先进实验教学平台。为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科学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构建优势学科及科研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利用部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加强对本科生开放的力度,承担学科前沿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把科研资源、学科资源进一步转化为大学生实践教学资源,使大学生尽早融入科研,了解学科最前沿发展动态,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学生每年自主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百余项,并获得部级大创经费专项支持。

3.构建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平台

学校和企业在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建成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拥有校外科研单位、工厂、企业实习基地95个。近三年承担本科实习教学任务的校外基地有87个,共满足57个专业开展34000余人次实习任务,基地利用率达到95.76%,拓宽学校办学空间,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学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掌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与管理技能提供实践平台,从而锻炼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深度融合。

4.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全力打造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平台,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培养。学校还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学科竞赛体系,拥有学科竞赛30多项,每年大约有75%的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践活动和竞赛。

二、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构建“四个层次、三个相结合、一个贯穿”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通过构建“四个层次、三个结合、一个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育人水平。

四个层次:根据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整合实验内容,按基础实验实训、综合设计实验实习、工程实践教育和科技创新训练四个层次设置实验模块。

基础实验实训层次面向全校基础实验实训环节,注重仿真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尽可能仿真或模拟职业环境,特别是专业实验实训室能够直接接触生产一线已经成熟且广泛使用的技术,模拟岗位环境,使教学环境和条件接近生产一线。

综合设计实验实习层次主要是优化组合实验课程,使学生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掌握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工程实践教育层次为学生构建面向专业生产和工程应用的训练平台,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

科技创新训练层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融入科研成果与工程实际,重组优化大型综合实验和综合专题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三个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加强科学技术和方法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集中实训和实习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个贯穿: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储备奠定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机制保障

整合高校和社会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在实践育人中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践环境,保障创新人才培养。

1.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近年来,学校制定或修订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本科生创新学分实施、大学生学科竞赛实施、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涉及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大学生竞赛、社会活动等诸多环节,在教学条件、经费等方面对实践教学提供保障,规范、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保障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实施。

2.建立实践教学监督体系

学校将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学校、学院、学生的三级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查找实践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实践教学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实现质量监督由单视角向多视角的转变。

3.建立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教师投入实践教学工作,学校遵循“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学校制定了教师教学奖励办法。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竞赛指导,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从而调动全校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近年来,学校始终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三个实践教学一个创新项目”实践育人平台,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工程训练中心与校企结合实习基地的有机发展,形成了以政策引导教学,以激励促进教学的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上一篇:从意识形态源头抓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下一篇:含氟废水优化处理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