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早产儿家属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9 05:05:18

住院早产儿家属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早产儿家属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的调查问卷对92位住院早产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描述和多重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的家属存在焦虑问题,平均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P

关键词:早产儿 家属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早产儿是指孕周

1对象与方法

在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早产儿家属,每位患儿选1位家属填表(多胎者选不同亲属关系的家属各填一份),要求被调查对象无精神病史,有一定文化,能读懂中文,了解问卷内容且同意参与本研究,填写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让被调查对象自填问卷。

1.1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早产儿资料与家属资料,早产儿资料包括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早产儿是单胎或多胎、有否入住监护室、有否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等;家属资料包括受调查家属与早产儿的亲属关系、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孩子是否有医保、母亲的妊娠及分娩情况等。

1.2家属心理状况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自评式量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进行测评,每张量表分2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按程度以1-4进行评分选项。

1.3统计方法:全部调查均在早产儿入院后的1周内进行。家属按统一指导语完成选项,问卷当场收回,将家属漏选的项目予以纠正,对早产儿资料不清楚的项目由研究者予以补齐。使用上海慧诚心理测试综合软件成人测验系统4.0版,将SAS和SDS的调查结果输入微机,自动统计被调查者的SAS与SDS得分,与其他调查所得资料一起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包,用均数和标准差对家属的焦虑与抑郁水平进行描述,采用u检验法对家属SAS( SDS)得分与社会常模进行比较,采用多重逐步回归法对家属的SAS( SDS)得分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92%。

2.1.1早产儿一般资料接受调查的92例住院早产儿全部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1],其中男59例,女33例;胎龄30周以下的24例,30~34周的32例,34周以上的36例;入院日龄在1天(24小时)以内78例,在1-7天的8例,在7天以上的6例。出生体质量1500g以下的18例,1500~2500g的61例,2500g以上的13例;早产的孩子是单胎的76例,属于多胎的16例;曾入住监护室的68例;使用过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有创和无创呼吸机)的37例。

2.1.2早产儿家属一般资料家属身份是母亲11名,父亲的69名,其他亲属12名;年龄22岁以下的11名,23~30岁的57名,30岁以上的24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2名,高中或中专23名,大专及以上7名。职业:有固定工作80人,无固定职业12名。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17名,1000~3000元的54名,收入在3000~5000元的17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4名;住院的早产儿没有医保的87名,有医保5名。早产儿母亲这次为第1次怀孕的43名,这次生产是第1次分娩的49名,这次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的62名,剖宫产分娩的30名。

2.2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结果

按照心理学有关诊断标准[3],SAS标准分≥50分即为焦虑,SDS标准分≥53分即为抑郁,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越高。本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早产儿家属SAS标准分≥50分有34名(占37%),SDS≥53分的有39名(占42%),住院早产儿家属的平均焦虑值与抑郁值均较高,与社会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住院早产儿家属平均SAS与SDS得分与社会常模比较(±s)

调查项目家属(n=92) 社会常模( n=1158) uP

焦虑标准分 47.66±10.95 37.2±12.58.026

抑郁标准分 50.04±12.75 41.9±10.67.366

2.2家属的焦虑与抑郁的回归分析

以早产儿其与家属的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以住院期间家属的焦虑与抑郁得分做为因变量,作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住院早产儿家属的焦虑、抑郁多重逐步回归分析

注:变量赋值情况:家属关系(1=母亲,2=父亲,3=其他亲属),家庭收入(1=月收入1000元以下,2=月收入1000元-3000元,3=月收入3000元-5000元,4=5000元以上),入院日龄(1=24小时以内,2=出生1-7天,3=7天以上),监护室(1=入住监护室,2=未住监护室),出生体重(1=1500g以下,2=1500g-2500g,3=2500g以上),分娩次数(1=这次分娩是第一次分娩,2=第二次以上分娩)。

从表2可知,有5个变量进入了家属焦虑总分的回归方程,,其复相关系数为0.712.其决定系数R2为0.507,该5个自变量对住院早产儿家属焦虑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属关系、家庭收入、入院日龄、是否住监护室、出生体重。有4个变量进入了家属抑郁总分的回归方程,其复相关系数为0.564.其决定系数R达31.8%,该4个自变量对住院早产儿家属抑郁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收入、出生体重、亲属关系、母亲分娩次数。

3.讨论

3.1住院早产儿家属近半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应及时发现,及早干预。

从本调查(表1)数据显示,本组住院早产儿家属的平均SAS得分与SDS得分均高于社会常模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

3.2住院早产儿家属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

3.2.1早产儿一般情况与家属焦虑与抑郁的关系

本调查结果(表2)中,早产儿的日龄、是否入住监护室及出生体重与家属的焦虑与抑郁状况密切相关,该3项分别作为第3、4、5个入选变量进入焦虑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是0.447、0.48.7、0.507,而出生体重还作为第2个入选变量进入抑郁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224。该结果中,早产儿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说明这些因素对家属的焦虑水平的影响并不与抑郁程度成正比,原因是焦虑作为一种应激情绪更多地与近期的生活事件有关,而抑郁水平则更多地与受调查者的长期状况及性格类型相关。调查总体情况提示:早产儿日龄小、出生体重低、入住监护室监护的家属其焦虑与抑郁水平较高。该结果与劳美琼[4] 、卢岩[5]等人的研究结果大致相似,说明早产儿的出生使整个家庭面临一个非预期、提早到来及潜在多元问题的新生儿,其父母将面临一项极大的冲击 [6],尤其是出生体重低、入住监护室监护的早产儿,其住院的风险性及住院花费也相对较高,家属往往担心孩子会有生命危险、留有后遗症、并发严重感染等危机状况,因此,出生体重越小、病情越严重的早产儿家属承受着越大的心理压力,家属的焦虑与抑郁水平也越高,如不及时调整,将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利于建立家属对早产儿康复的信心。

3.2.2不同亲属关系与家属焦虑与抑郁的关系

本调查结果(表2)中,在关于焦虑的回归分析中,亲属关系作为第1个入选变量进入焦虑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178,而在关于抑郁的回归分析中,亲属关系中则作为第3个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283.说明不同亲属关系与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密切相关,调查对象系早产儿母亲的家属SAS值与SDS值均明显高于孩子父亲组和其他亲友组,该结果与王庆珍[7]等人的研究相一致,说明孩子的提早出生及早产儿的住院导致母子分离,是早产儿母亲最大的压力源[8],多数早产儿母亲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早产,很有负罪感,加之刚刚经历分娩,精神疲惫,使早产儿母亲比其他家属更易于出现心理障碍,提示医护人员应给予早产儿母亲更多的关爱与宽容,合理解释早产儿的病情,在早产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探视孩子的机会,鼓励与支持其树立对早产儿康复的信心,帮助缓解其焦虑、抑郁程度。

3.2.3 不同家庭月收入状况与家属焦虑与抑郁的关系

本调查结果(表2)中,在关于焦虑的回归分析中,家庭收入作为第2个入选变量进入焦虑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303,而在关于抑郁的回归分析中,亲属关系中则作为第1个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123.说明家庭收入是影响家属焦虑与抑郁的重要因素。该项调查结果与刘苓[9]、魏庆[10]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经济落后和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也可能与本组调查者以中低收入者为主,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家属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有关。说明早产儿住院的总体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提示我们医护人员要尽量为早产儿治疗降低费用。同时,该结果也说明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覆盖人群有限,“看病贵”依然是有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11]。

3.2.4 早产儿母亲的分娩情况与家属焦虑与抑郁的关系。

从调查结果(表2)来看,早产儿母亲的分娩次数与家属的抑郁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母亲的分娩次数作为第4个入选变量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318,调查结果与卢岩[5]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早产儿母亲属于分娩第2次及以上的,多例有过去发生流产史或第一胎新生儿期死亡等情况,更担心这次早产孩子的会有什么意外,还有部分是家里多数已有女孩,而这次生育多为男孩,而男孩的早产住院增加了家属的心理压力。提示医护人员应对有流产史的、期望养育第2个孩子等高危妊娠家庭的家属更多的心理支持,及时反馈病情信息,适当满足他们接近子女的需求。

4.结论

住院早产儿的家属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孩子的突然早产及其随后的住院治疗而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而早产儿的日龄、出生体重、是否入住监护室及家属与孩子的不同亲属关系、不同家庭收入状况、母亲的分娩次数等因素是家属焦虑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在全力救治早产儿生命的同时,应重视与早产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减轻其焦虑与抑郁的程度,构建和谐医患(家属)关系,为早产儿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 [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2.张慧,周郁秋.对早产儿母亲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6(23):73-74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35-237:

4.劳美琼.高危新生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2,6(2):9-10

5.卢岩,高玲玲,王平.住院早产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40):247-250.

6.穆佩芬.早产儿家庭之压力与调适[J].护理杂志,1997,44(4):57-62

7.王庆珍,辛金玲,路潜.颅脑肿瘤患儿家属术前焦虑状况与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6(8):17-19

8.Affonso DD,hurst I,Mayberry Lj,et al. Stressors reported by mothers of hospitalized premature infants[J].Neonat net work,1992,11:63-70

9.刘苓,汪昌玉,宋道岚.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7):91-94.

10.魏庆,张素云.妊娠妇女心理状态相关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9,16(1B):25-27

11.叶红,文华,严国娇,等.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J].省略

上一篇:上海市嘉定区1996~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分析1 下一篇:社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体系的建立...